香港終審法院前法官:國安法已凌駕基本法

英國最高法院前院長何熙怡(Brenda Hale)。路透
英國最高法院前院長何熙怡(Brenda Hale)。路透

英國最高法院前院長何熙怡(Brenda Hale)曾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3年,於2021年任期屆滿後以「私人原因」不續任。她早前受訪表示,「香港國安法」已凌駕「基本法」,當時不續任的決定是正確。香港政府表示,何的言論有違事實。

何熙怡曾於2018至2021年獲委任為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她是英國最高法院前院長。學術期刊「Constitutional Studies」6月刊出有關何熙怡的訪問。

何熙怡表示,她原定於2020年2月首次在香港參與庭審,當時「香港國安法」未頒布,香港有基本法,具備司法獨立的傳統,法治看似也相當穩固。後來因為疫情她未能赴港,所以她3年來沒有於香港審理案件。

被問到於2021年6月決定不續任時有什麼考量,何熙怡表示,當時COVID-19疫情爆發,後來「香港國安法」實施,她認為是悄悄退出的時候。她當時不認為香港司法體系已經遭到破壞,也不希望讓人覺得她不願意成為香港司法體系的一員,因此決定以個人理由不續任。

何熙怡續表示,「如今我更加確信,當時不尋求續任是正確的決定。因為隨著情勢的發展,『國家安全法』已經凌駕於『基本法』之上。」

她說,盡管外籍法官不太可能被安排審理國安案件,但

他們仍需整個體系「背書」。許多她認識的香港法律人正以最大努力維護專業與獨立,但他們終將難以成功。

何熙怡又表示,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不被允許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歐文(Tim Owen)為其辯護,已成為北京直接干預香港法院的明確案例。「你不想成為這樣一個司法體系的一部分,你就是不會」。她表示感到非常遺憾及惋惜。

黎智英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2022年獲香港終審法院批准由歐文代表抗辯,其後港府提請全國人大釋法。同年全國人大就「香港國安法」第14條及47條作出解釋,指出海外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屬於需要特首認定的問題。

香港政府發言人4日表示,何熙怡對「香港國安法」及有關香港法治及獨立司法權的言論與事實不符,尤其她指所謂「國安法已凌駕『基本法』」這點絕不正確,有違事實。何熙怡在2021年向司法機構表示因私人原因不續任,這與她現時的說法有差異。

發言人表示,「香港國安法」填補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短板漏洞,同時依法保護「基本法」規定的權利和自由。

發言人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2022年就「香港國安法」釋法,是釐清有關法律規定的含義和適用法律的依據,絕不存在損害香港法院受「基本法」保障的獨立審判權和終審權。有關具體案件和爭議最終交由香港自行解決。

發言人表示,終審法院目前有6名分別來自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的非常任法官。

由2024年至今,香港終審法院已有6名海外非常任法官先後不續任或提早請辭。其中英籍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曾在金融時報撰文,表示香港曾是充滿活力和政治多元的社會,但正慢慢變成「極權社會」。

香港 國安法 司法

延伸閱讀

港逾百師生登山東艦 小綠人引導起飛…甲板彩虹人開講

鄧炳強:只要守法人人可結社 食肆聘國安更生者不違法

【專家之眼】解讀解放軍山東艦航艦編隊訪港

2025香港影展開幕 邱垂正:台灣為香港電影人提供多元題材與創作

相關新聞

新加坡首次公布攻擊該國駭客組織代號 被指與大陸有關

新加坡政府近日打破慣例,首次公開攻擊該國的駭客組織代號「UNC3886」,該網路間諜組織一向被認為與中國大陸有關。星國政...

上合組織外長會天津登場 習近平單獨見俄外長拉夫羅夫

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15日於天津舉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單獨會晤,強調深化...

陸委會:大陸人民是中華民國國民說法已失效

因應大陸國安威脅、總統賴清德指示,教育部已完成13篇「識讀中國大陸」的教材,預計9月開學陸續上陸。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

周杰倫入駐抖音「0作品卻已破百萬粉絲」!概念股一度漲逾100%

周杰倫9日入駐抖音平台,名稱為「周同學」,認證身分為歌手,頭像是他的玩偶形象。該帳戶公開不到15分鐘漲粉5萬。截至9日1...

陸啟用M503新航線 專家:無涉我民用飛航我方恐難置喙

大陸民航局6日宣布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對此,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6日在社交平台分析,相對於W122銜...

陸民航局宣布啟用W121航線 國台辦:緩解航班增長壓力

大陸民航局6日宣布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對此表示,這一舉措,是為緩解有關地區航班增長壓力,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