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Fed決策/利率連四凍 仍暗示今年降息兩次 但點狀圖透露這些訊號

李嘉誠帶領長和賣巴拿馬港口 從政治旋渦抽身又大賺

香港富商李嘉誠。(歐新社資料照片)
香港富商李嘉誠。(歐新社資料照片)

「超人」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巴拿馬運河等港口,獲利超過190億美元現金,震驚市場。觀察這項交易,長和面對美國施壓沒有公開回應,而是低調交易,外媒更指96歲的李嘉誠親自參與談判,數週內就使長和從政治旋渦抽身且大賺。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表明要拿回巴拿馬運河,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是由一家總部位在香港的公司營運,「每家在中國或香港營運的公司均受中國控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中國控制」,它們必須做中國政府要它們做的事。

營運巴拿馬運河兩端巴爾博亞港(Balboa)和克里斯托巴港(Cristobal),是和記港口集團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其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捲入這場地緣政治風暴中。

正當外界關注長和如何拆彈、保留核心的港口業務,包括是否向美國政府釐清其獨立香港公司的身分等,長和沒有公開回應。

直至4日長和突然公布,與貝萊德(BlackRock)組成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和記港口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以及長和在和記港口與相關公司持有的80%有效控制權益,包括於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199個泊位等。交易不涉及在香港和任何中國大陸的港口。

在這次交易中,長和獲得超過190億美元(約新台幣6235億)的現金收入,接近長和的市值,消息震驚市場,並帶動長和股價在這2天急漲。

澳洲金融評論報今天報導,自川普1月20日就職演說中重申要奪回巴拿馬運河後,這項交易已開始在香港籌劃。長和認為,光是因為政治敏感就出售巴拿馬運河的港口並不明智,但此舉是為公司扭轉過去數年股價下跌的好機會。

報導表示,2018年已退休的長和創辦人李嘉誠、其長子長和主席李澤鉅,以及貝萊德執行長芬克(LarryFink)等巨頭都有參與談判,主要以視訊會議、電話方式,此次交易談判在數週內完成。

雖然長江和記實業的共同執行董事陸法蘭(FrankSixt)在聲明中表示,此次交易「純屬商業性質,與最近巴拿馬港口的政治新聞完全無關」,不過,外界普遍認為長和是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出售港口。

有不願具名的香港金融學者向中央社表示,若長和繼續營運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下,將會面對更多不確定性,包括可能面對訟訴,或更多來自美國的施壓及威脅。長和在全球多地擁有港口,若沒有解決巴拿馬運河港口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其他港口的營運。

外媒此前報導,巴拿馬政府曾考慮取消與和記港口的合約,並對該公司進行審計。

有不願具名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向中央社表示,外界認為李嘉誠是受到美國施壓而出售港口,在地緣政治博弈下也難逃一劫,但從另一角度看,這是商業行為的精準計算。

他指出,作為事業版圖遍布全球的頂尖跨國企業創辦人,李嘉誠自有其國際視野及布局,懂得如何遊走於不同政治角力中,「可能這次是以退為進,為日後帶來更大利益」。

香港 美國 巴拿馬運河

延伸閱讀

川普稱奪格陵蘭、巴運河 格總理:才不賣 巴總統:又撒謊

李嘉誠將巴拿馬港口控股權賣美商 中:反對濫施脅迫

李嘉誠退出巴拿馬運河營運 陸外交部:「中國控制運河」是謊言

巴拿馬運河港口易主美商 川普:美國要重掌運河

相關新聞

影/馬英九訪寧德時代 高管拿出孫中山一封信寓意這件事

在大陸訪問進入第四天的前總統馬英九,下午前往知名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參訪,公司的高管則現場拿出一封孫中山先生寫給美國福特汽車...

支持館長!國民黨大陸部主任:兩岸不交流 會增加網上錯誤訊息

前往廈門參加海峽論壇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15日下午對媒體表示,支持網紅「館長」陳之漢到大陸交流。他強調,台灣現...

中歐人權對話 歐盟指陸「基本自由惡化」、陸指歐盟「民主自由倒退」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歐盟與中國大陸於13日舉行人權對話,歐盟對中國大陸的「基本自由持續惡化」的情形表示關切。而中國大陸...

合體汪小菲吃播40萬人在線觀看 館長:謝謝小菲哥招待

網紅「館長」陳之漢訪問上海,掀起旋風,過去與館長不認識的汪小菲,今晚更透過李進良牽線,在自家「麻六記」宴請館長吃川菜、配...

曾領定居證遭註銷台灣身分 張立齊提4質疑、指陸委會程序有問題

在大陸任教的民眾張立齊,因曾領取大陸定居證,日前被陸委會宣告註銷台灣身分。張立齊12日在陸媒《觀察者網》的專訪中表示,陸...

民進黨創黨元老、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團赴北京 交流生技產業

大陸官媒12日一早報導,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台灣生技產業人士到北京參訪交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