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拋伊朗政權改變論!川普稱有何不可 高呼「讓伊朗再次偉大」

只會對台灣和中國說謝謝?南韓李在明逃避台海問題

分科測驗衝刺/數乙初登場線性規劃必考 數甲多選破解有技巧

稱我「中國台北」 陸國台辦提「奧運模式」新解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2日稱,「奧運模式」是體育領域處理涉台問題的基本準則,不涉及新聞媒體等其他領域或賽事之外區域。記者陳政錄/攝影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2日稱,「奧運模式」是體育領域處理涉台問題的基本準則,不涉及新聞媒體等其他領域或賽事之外區域。記者陳政錄/攝影

第9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行,中國大陸又稱我方代表團和奧委會為「中國台北」,對台媒關切陸方未依照「奧運模式」使用「中華台北」,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2日回應說,「奧運模式」是體育領域處理涉台問題的基本準則,不涉及新聞媒體等其他領域或賽事之外區域。

朱鳳蓮12日主持國台辦例行記者會,就台媒關切,陸方報導、國台辦發言人講話,未依照「奧運模式」使用「中華台北」,而都是「中國台北」,做出上述回應。

朱鳳蓮說,你(指提問者)可能對「奧運模式」有誤解。 「奧運模式」是體育領域處理涉台問題的基本準則,不涉及新聞媒體等其他領域或賽事之外區域。

朱鳳蓮稱,包括哈爾濱亞冬會在內,大陸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相關場館及文件資料,均執行「奧運模式」。

稍早,就台灣運動員參加亞冬會情況,朱鳳蓮也說,我們歡迎「中國台北代表團」參加第9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並對「中國台北」選手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和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

日前,中國大陸奧林匹克委員會官方微博發布訊息中也稱,本月8日,中國奧委會主席高志丹了會見參加哈爾濱亞冬會的「中國台北」奧委會主席、代表團團長林鴻道一行。

根據中華奧會官網,「奧會模式」(Olympic Protocol)是以我國奧會在1981年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瑞士洛桑簽署的協議(簡稱「洛桑協議」)為基礎,規範我國的運動團體參加國際運動競賽、國際會議與活動所使用的名稱、會徽、會旗、會歌以及排序等議程(Protocol)規定。

依據洛桑協議內容,中華奧會的英文名稱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另,有關我國體育團隊赴中國大陸參加體育活動的中文名稱,中華奧會與中國奧會於1989年4月6日於香港簽署協議:「台灣地區體育團隊及體育組織赴大陸參加比賽、會議或活動,將按國際奧會有關規定辦理,大會(即主辦單位)所編印之文件、手冊、寄發之信函、製作之名牌以及所做之廣播等等,凡以中文指稱台灣地區體育團隊以及體育組織時,均稱之為『中華台北』」。

值得注意的是,朱鳳蓮除對「奧運模式」執行情況再做解釋外,也就今年大陸官媒央視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中,節目單對來自香港、台灣、澳門的參演藝人不再標註「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中國澳門」做出回應。

她說,「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在春節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的演藝人員不分彼此、歡聚一堂,參與各類春節聯歡活動,符合也體現了家國團圓的民族情感。

體育 朱鳳蓮 奧運

延伸閱讀

上海官員赴台北燈節遭拒 國台辦否認阻撓台商回台

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行 陸國台辦:歡迎「中國台北代表團」

上海再發服務消費券 投入5億人民幣

覆議案黃珊珊出國未投票 臉書被網友洗版批不演了

相關新聞

共軍機艦擾台 中國: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挑釁

日本與英國軍艦近日穿越台灣海峽後,中共昨天起派出大批軍機軍艦擾台,中國外交部今天回應稱,中方尊重各國依法在台灣海峽相關海...

影/馬英九訪寧德時代 高管拿出孫中山一封信寓意這件事

在大陸訪問進入第四天的前總統馬英九,下午前往知名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參訪,公司的高管則現場拿出一封孫中山先生寫給美國福特汽車...

支持館長!國民黨大陸部主任:兩岸不交流 會增加網上錯誤訊息

前往廈門參加海峽論壇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15日下午對媒體表示,支持網紅「館長」陳之漢到大陸交流。他強調,台灣現...

中歐人權對話 歐盟指陸「基本自由惡化」、陸指歐盟「民主自由倒退」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歐盟與中國大陸於13日舉行人權對話,歐盟對中國大陸的「基本自由持續惡化」的情形表示關切。而中國大陸...

合體汪小菲吃播40萬人在線觀看 館長:謝謝小菲哥招待

網紅「館長」陳之漢訪問上海,掀起旋風,過去與館長不認識的汪小菲,今晚更透過李進良牽線,在自家「麻六記」宴請館長吃川菜、配...

曾領定居證遭註銷台灣身分 張立齊提4質疑、指陸委會程序有問題

在大陸任教的民眾張立齊,因曾領取大陸定居證,日前被陸委會宣告註銷台灣身分。張立齊12日在陸媒《觀察者網》的專訪中表示,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