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斷網、斷電、斷油」不夠? 想端掉緬電詐園區仍難

2024年4月11日,從泰國湄索遠眺緬甸妙瓦底鎮。(取材自人民日報)
2024年4月11日,從泰國湄索遠眺緬甸妙瓦底鎮。(取材自人民日報)

泰國總理貝東塔昨抵華訪問,行前泰國對緬甸米瓦迪詐騙集團大本營斷油、斷電、斷網,被視為展現重視泰中關係及挽回中國遊客信心舉動。中國媒體分析,光是「三斷」還不夠,尤其米瓦迪電詐團夥涉及政治等複雜因素,又涉中緬泰三國,打擊難度很高,預計中方此次將向貝東塔提出徹底鏟除米瓦迪電詐窩點的具體要求,不排除最終聯合出動軍事力量,一勞永逸鏟除。

據新民周刊報導,中國演員王星在泰國遭遇電詐園區詐騙及人口販賣事件近日迎來了一個突破性後續,泰國政府5日早上9時開始對泰緬邊境的緬甸地區五個點位斷網、斷電和斷油,以打擊相關地區的電信詐騙活動,其中涉及供電地區包括緬甸米瓦迪等。

而這次「三斷」行動時間點就在貝東塔訪華之前,有評論指出,這代表泰國不僅是對國內安全和泰國旅遊業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泰國政府對中泰雙邊關係的看重。

但「三斷」要徹底端掉米瓦迪仍有很高難度。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兢憶表示,「三斷」可能使得電詐園區進入混亂狀態,有利於打擊行動的展開,但相比緬北電詐園區,米瓦迪電詐園區規模更大、園區設施更完善、犯罪手法更多元、性質更惡劣,最重要的是牽涉其中的勢力也更為錯綜複雜。除了「三斷」政策外,還需要考慮其背後的政治因素等。

據報導,控制米瓦迪地區的實力派人物,是緬甸克倫族邊防軍上校蘇奇督。 常年在東南亞從事網路賭博等灰色產業的柬埔寨籍華人佘智江,也在這裡成立電信詐騙基地。邊防營的「三蘇」是米瓦迪電詐園區的最大「保護傘」。米瓦迪地區的政治生態、軍事生態與經濟生態都十分微妙複雜。

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牛彈琴」發文指出,貝東塔此次訪華,是一次很特別的訪問,也是中國外交的一次特殊舉動。中泰領導人會晤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如何徹底剿滅泰緬邊境的電詐集團。中國在看,世界也在看。也意味著米瓦迪的末日,也快到了。

詐騙綁架如此猖獗,與當地勢力的庇護以及腐敗密不可分,畢竟是其他國家領土,在不出動軍隊的情況下,怎麼協調各方力量,怎麼直搗黃龍迫使對方知難而退,這就考驗著智慧。「米瓦迪是塊硬骨頭,但中國必須啃下來」,在尊重緬甸主權下,司法通緝、外交攻勢、經濟獎勵,還有群眾路線等,恩威並施,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對於這樣的詐騙綁架黑惡勢力,行動還需要周密。而且,「常規力量束手束腳,不排除最終聯合出動軍事力量,一勞永逸鏟除」;「一個確定的事實是,米瓦迪的末日就要到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中國絕對不能手軟」。

自5日上午9時起,泰國正式切斷泰國與緬甸邊境的五個對緬供電點供電,以配合政府打擊跨境電信詐騙的決策。圖為2月4日晚從泰國達府湄索拍攝的泰國與緬甸邊境地區。(新華社)
自5日上午9時起,泰國正式切斷泰國與緬甸邊境的五個對緬供電點供電,以配合政府打擊跨境電信詐騙的決策。圖為2月4日晚從泰國達府湄索拍攝的泰國與緬甸邊境地區。(新華社)

新華社 東南亞 泰國 緬甸 電信詐騙

延伸閱讀

昕力資 打造AI文化園區

泰國攝影師和藝術家創作 台灣美景現身曼谷大眾運輸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 3月8日登場

2025台北國際書展/真的「泰」神秘:探索「神秘泰國」主題館

相關新聞

陸開放臨時台胞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

面對賴政府十七條因應策略,大陸續推台灣人可享「同等待遇」的措施,昨天宣布可為「港澳台居民」簽發電子臨時通行證,並提供通行...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習或趙樂際?誰在反分裂法20年座談發言 意義大不同

北京預告在本周五,也就是反分裂國家法制定20周年當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重要活動」,等於宣告屆時將會由中共高層出面發表涉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