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大高速坍塌致調查報告發布 問責32名公務人員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傷。(新華社)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傷。(新華社)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傷。事發近九個月後,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日前公布此次塌方災害的調查評估報告,廣東省紀委監委並對災害中存在失職失責問題的4家公家單位及32名公職人員進行問責。

報告首先指出,經調查認定,這是一起長時間持續性降水與多種因素疊加耦合作用。事發當天有零星小雨,行車視線不良,車流量較平常突增,車輛墜落後起火燃燒,進一步加大災害損失。同時,工程方面存在問題,對路堤抗災能力有一定影響。

調查發現,廣東省於災害發生前出現多輪強降水過程,平均雨量破歷史同期紀錄。從2024年4月的兩個觀測站紀錄來看,距災害點約700公尺的梅林站月雨量為740.5毫米,為2021年1月有記錄以來最大值;距災害點約15.9公里的大埔站月雨量為628.2毫米,是歷史同期的3.75倍。

造成塌方災害的主要原因是災害點路段為「倒三角形」溝谷(溝壑)地貌斜坡路堤,受長時間持續性降水影響,地下水持續累積、水位升高,造成暫態性地下水動靜水壓力、浮托力(浮力)和滲透力持續增大,滑動推力不斷積聚,長時間飽水造成路堤底部及基底軟化,抗剪強度(剪切強度)降低,路堤中下部及護腳牆突然滑動變形,引發路堤上部填土塌方,造成高速公路塌方災害。

調查團隊並對事發路段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運營、養護等情況進行調查,但報告中僅指出總結的五個教訓,並未具體說明問題的責任歸屬:一是對高填路基的風險重視不夠,對長時間持續性降水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二是公路地下水防範意識淡薄,智能監測預警手段嚴重不足;三是建設管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抗災能力;四是重建設輕管養,日常隱患排查治理流於形式;五是監管職責交叉重疊,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壓力。

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依規對災害中存在失職失責問題的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事務中心、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和梅州市交通運輸局這4個責任單位和32名公職人員進行問責。除省公路事務中心前主任汪曉天因涉嫌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正接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其他相關責任人分別受到黨紀政務處分或誡勉等問責處理。相關企業和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已交由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地下水 廣東 死亡 雨量 高速公路

延伸閱讀

王星案效應 多省通報涉緬打詐戰果

趕在春節前…珠海隨機撞人、無錫技校砍人 2無差別攻擊加害人執行死刑

江蘇2024年GDP增5.8% 拚贏過廣東、當「經濟第一大省」

不甩制止 廣東執法人員「白拿」店家商品2年

相關新聞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習或趙樂際?誰在反分裂法20年座談發言 意義大不同

北京預告在本周五,也就是反分裂國家法制定20周年當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重要活動」,等於宣告屆時將會由中共高層出面發表涉台...

港民調:一國兩制、人權自由評分跌 部分議員只懂追捧中

香港「民主思路」發布新一輪「一國兩制」評分,其中不僅「一國兩制」指數微跌、「高度自治」、「人權自由」及「內港關係」的評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