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嘴巴」風波遭吳宗憲解約 小優神隱近1個月發文道歉了

川普上任 學者:北京將加大關注美對台軍售

美國白宮易主。學者表示,在美中溝通機制運作良好情況下,台海風險可控;北京將加大關注美國對台軍售、總統出訪過境美國、美台高層可能互訪等狀況,北京將其視作「風險」。

國策研究院22日舉辦「川普新政與2025國際變局」座談會,多名專家學者出席與會。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於會上表示,美中關係「太平洋大兩岸」高度制約「台海小兩岸」,在美中溝通機制運作良好情況下,台海風險可控,可以避免誤判、防範意外。

他指出,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川普(DonaldTrump)發當選賀電到川普就職前「川習通話」來看,初步判斷美中溝通「不悲觀」,推估未來美台關係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美中台關係依舊存有風險。

張五岳剖析,川普第一任期使大量美國高官到訪台灣,第二任期會否持續推動美台高層互訪,這是北京關切所在。川普第一任期對台出售大量高性能武器,北京將加大關注川普第二任期對台軍售狀況,甚至是美台軍事有進一步合作。

張五岳提到,北京擔憂華盛頓打「台灣牌」,總統賴清德後續出訪友邦、過境美國的地點、時間、形式會是北京的觀察點,其將視賴總統透過出訪名義、過境美國的狀況決定是否對台加大施壓力道;不過只要美中溝通機制順暢,這些風險是可控的。

「2025年兩岸關係理論上不會有所謂很大的意外跟失控」,張五岳初判,台灣仍然必須對於中共對台軟硬兩手加以注意,今年恰逢北京制定「反分裂國家法」25週年,可觀察「逢5逢10」有否擴大舉辦紀念活動、將由誰發表重要談話,彼時也恰逢賴總統就職1週年、世界衛生大會(WHA)舉辦前夕,兩岸氛圍恐不會太友好。

張五岳認為,北京規劃開放福建、上海團客來台旅遊,這是務實地對台「軟的一手」;今年恰逢新加坡「馬習會」10週年,推估前總統馬英九將赴北京進行「馬習三會」,對於北京來說,這樣的會面可以對內交代、對外宣示,對台凸顯區隔對待、差別待遇。

張五岳強調,基於美中保有溝通機制、美台存有互信基礎,儘管美台互動牽涉敏感議題,不會有引爆兩岸衝突的狀況;接下來兩岸應是避免誤判、防範意外、管控分歧,可以透過各式雙向對等互動交流累積彼此善意。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認為,川普上台不會改變北京對台統戰目的,將會持續對台採取「陰陽兩手」策略,陰謀為以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名義執行統戰滲透工作;陽謀是對台持續採取灰色侵擾行動、軍事威嚇。

董立文指出,兩岸旅遊開放勢在必行,不過台灣不該抱有不切實際幻想,誤解將有數百萬名陸客來台「救經濟」,預期應是有幾個具象徵性的旅遊團來台觀光。川普上任後,兩岸政府繼續各做各的,只要中共對台統一政策目標不變,「兩岸政府永遠是兩條平行線」。

北京 川普 美國

延伸閱讀

川普上任 夏立言:盼執政團隊有更多「知川派」

川普取消出生公民權爭議擴大 已22州提告違憲

川普一上班就火速開除逾千前朝官員 包括女司令、名廚

【重磅快評】TikTok未來命運如何 川普都是贏家

相關新聞

提美中對話要求 戴恩斯23日見李強

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親近的蒙大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戴恩斯正在北京訪問,這次訪問是川普返白宮後首次美國議員訪陸,在中美關係動盪...

陸開放臨時台胞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

面對賴政府十七條因應策略,大陸續推台灣人可享「同等待遇」的措施,昨天宣布可為「港澳台居民」簽發電子臨時通行證,並提供通行...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