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貿易對話啟動 川普計畫與習談話 美貿易代表本周與中方會談

北市中山商圈20米斑馬線超浮誇 「車卡上面」...行人、車輛都地獄

遭民進黨擱置「首批赴台團客名單」 陸國台辦:平潭包船客

大陸國台辦15日下午解讀「首批赴台團客名單」,表示是平潭包船客。 記者廖士鋒/攝影
大陸國台辦15日下午解讀「首批赴台團客名單」,表示是平潭包船客。 記者廖士鋒/攝影

兩岸旅遊仍呈現僵局,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5日上午表示「大陸居民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至今還擱在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的案頭」,陸委會對此已回應指「我方並未接獲相關申請案件」。就此,國台辦15日下午就「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加以解釋,這指的是「2024年8月台灣旅遊業界向台灣有關方面提出包船申請,並提交平潭組織的赴島內(指台灣)團隊遊首發團名單」。

陳斌華15日上午表示「大陸居民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至今還擱在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的案頭」後,受到眾多關注,本報記者15日下午再度向國台辦詢問所謂的首批團客陸客名單,指的是從哪樣的管道、交通工具、以及何時申請赴台旅遊的陸客?國台辦僅僅半小時便做出上述回應。

平潭航線復航的問題,早在去年4月底大陸文旅部就宣布,將在平潭與台灣海運客運直航恢復後開放福建民眾赴台灣本島旅遊,去年4月28日,陸方海運小兩會「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宣布已通過既有管道「促請台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

近期國台辦已多次在記者會上批評民進黨政府「對台灣旅遊業界提出的平潭到台灣包船申請遲遲不回應」。陸方執行平潭與台灣航線的「海峽號」與所在的平潭實驗區2024年也已多次公開表示期盼海峽號復航,不過我方執行平潭航線的麗娜輪,則早已在去年農曆年前就被賣到希臘。

對於此航線復航,陸委會先前一直表示在「評估中」,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並曾回應本報詢問指,旅客與航線是兩件事,「不接受用什麼樣的條件來交換」。梁文傑當時還曾表示,因為台灣海峽的風浪很大,平潭航線常常有旅客訂了船票,沒有辦法出航,其次是需求量並不大。

近日,梁文傑也在記者會上指出,平潭包船申請和陸客來台觀光是兩個獨立的問題,但陸方的說法是,要先開放平潭航線,才會研究讓福建居民來台觀光,相當於疊加了一個前提條件,「我們是不接受的」。

據本報了解,早在大陸文旅部宣布政策前,去年2024年1月18日平潭縣第十八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黃健波做的管委會工作報告就提到該年將推動對台海上客運直航「儘快復航」。而今年1月7日平潭實驗區管委會的工作報告全文已於14日公布,本報記者查詢,報告已沒有提及對台客運直航復航相關內容。

公開資料顯示,疫情前,大陸與台灣本島開闢了包括廈門—台中、廈門—基隆、平潭—台北、平潭—台中和浙江大麥嶼—基隆共5條海上客運航線。據我方交通部的航港統計年報資料,兩岸海運客運直航人次高峰落在2015年,達31.5萬人次,而2019年還有25萬人次。惟陸委會以「基於防疫優先」為由,自2020年2月10日起暫停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視疫情狀況再評估復航」,目前迄未復航。

國台辦 陸委會 陸客

延伸閱讀

證實與上海學者互動 陸委會:了解兩岸的具體存在問題

台灣人民不得在陸設戶籍 陸委會:10年註銷679人

翁曉玲指「大陸地區人民為中華民國國民」 陸委會:有誤

鼓勵舉報?陸委會:身邊有朋友領大陸身分證 歡迎來信

相關新聞

提美中對話要求 戴恩斯23日見李強

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親近的蒙大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戴恩斯正在北京訪問,這次訪問是川普返白宮後首次美國議員訪陸,在中美關係動盪...

陸開放臨時台胞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

面對賴政府十七條因應策略,大陸續推台灣人可享「同等待遇」的措施,昨天宣布可為「港澳台居民」簽發電子臨時通行證,並提供通行...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