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卡關簽證 台學者趕不及香港中文大學開課

香港中文大學。(中新社) 中國新聞社
香港中文大學。(中新社) 中國新聞社

中研院學者黃克武擬赴香港中文大學開課,提出簽證申請被要求補件,導致趕不上開課。黃克武坦言,補件帶有「政治意味身分偵查」味道,港府對於台港學術交流的態度讓人失望。

中央研究院(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黃克武獲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開設「中國近代史專題:中國近代思想與人物」課程,他在去年12月中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簽證申請,被要求補件;評估審查時程不可測將影響課程,終止簽證申請。

黃克武15日對中央社表示,去年9月底至10月左右前往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做了3場演講,也是在那時候獲邀前往為大學部開課,於是設計了一個課程,共計13堂次,主要是談中國近代思想與人物,從19世紀末談到20世紀中期。

黃克武在香港中文大學協助下,約於去年12月中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簽證申請,他過往多是持台胞證入境香港,由於這次授課需要在港待較長時間,按規定提出簽證申請,據了解一般作業天數約需要4週,他在今年1月10日接獲補件通知。

黃克武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要求提供多一點個人資料,包括個人履歷、學術背景、過往中國教書經驗、為什麼要赴香港中文大學教書、怎麼得知香港中文大學教書工作機會等,「我覺得他們是在做一個具有政治意味的身分偵查」。

黃克武提到,接獲通知後隨即與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聯繫,系方評估拿到簽證恐有難度,加上彼時學校已經開課,恐對於教學進度有所影響,經與系方商量後,決定撤銷簽證申請,不過去教課了。

「香港特區政府似乎對我到中文大學去兼課這件事情存有疑慮」,黃克武猜測,或許香港特區政府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台灣教授突然去香港教授中國近代史課程,也或許擔憂台灣對於中國近代史的觀點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這是我的猜想,完全是我的猜想」。

黃克武提到,其所開設課程是非常學術性的課程,會談比較自由主義系統的歷史人物,例如康有為、梁啟超、胡適等人,也會談到港台新儒家,從台灣視角看待中國近代史,這確實不太符合中國規範的左派歷史觀。

對於未能順利前往香港中文大學開課,黃克武感到遺憾,他也坦言,「我以後大概不會去了」。

他說,這是一場學術交流、美事一樁,香港特區政府對於台港友善學術交流的做法讓人失望,「如果香港政府有疑慮的話,我想我將來大概不會去了,他們對於這樣的活動沒有支持與鼓勵,何必去惹人家不高興呢」。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潘天蔚(筆名桑普)認為,在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訂定後,中共在港全面實施統治權,警察或是國安機關等單位多以「寧可殺錯、不要放過」 的精神處理事情。

桑普強調,現在的香港沒有真正的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建議非必要的話,避免前往中港澳交流。

中文大學 簽證 香港

延伸閱讀

俄羅斯推出新簽證 捷克外交部批為資訊戰籲勿前往

機場有內應?移工抵國門變裝逃離失聯 桃機、航警局回應了

安泰醫院大火9死檢朝過失致死、偽造文書偵辦 2人列被告

「郵輪客來了」2艘載6800人泊香港啟德碼頭

相關新聞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習或趙樂際?誰在反分裂法20年座談發言 意義大不同

北京預告在本周五,也就是反分裂國家法制定20周年當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重要活動」,等於宣告屆時將會由中共高層出面發表涉台...

港民調:一國兩制、人權自由評分跌 部分議員只懂追捧中

香港「民主思路」發布新一輪「一國兩制」評分,其中不僅「一國兩制」指數微跌、「高度自治」、「人權自由」及「內港關係」的評分...

南華早報:川習最快下月會面

香港南華早報十日獨家報導,多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最早可能四月訪問中國大陸。若此事成真,習近平將會在五月訪問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