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用戶哀號!ChatGPT工作日驚傳大當機 OpenAI證實修復中

農業部拍影片強調沒有造謠 民眾不埋單留言狂洗超思案

自我解套?美國務卿魯比歐譯名遭改「1字」 陸外交部尷尬回1句

美大選後 張五岳:兩岸應把「雙城論壇」當成機會之窗

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在當前北京對美中太平洋「大兩岸」重視,遠高過台海「小兩岸」下,由於其「鬥而不破」原則,未來台海議題雖有風險變數,但仍屬風險可控。記者陳政錄/攝影
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表示,在當前北京對美中太平洋「大兩岸」重視,遠高過台海「小兩岸」下,由於其「鬥而不破」原則,未來台海議題雖有風險變數,但仍屬風險可控。記者陳政錄/攝影

就美國總統大選後,對兩岸關係的可能影響,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7日表示,在當前北京對美中太平洋「大兩岸」重視,遠高過台海「小兩岸」下,由於其「鬥而不破」原則,未來台海議題雖有變數,但仍屬風險可控。他也提到,接下來中共對台最可能採取軟的一手,是同意在台北舉辦第十五屆雙城論壇,兩岸都應該將之當成創造關係和緩的「機會之窗」。

國策研究院7日舉辦「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分「美國大選結果分析」、「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兩場次舉行。

張五岳表示,川普在經貿上高舉「關稅至上論」,在氣候變遷強調「否定虛假論」,在主要盟邦安全議題則強調,「付費保護論」,若明年上台後沒有重大改變,將可能對全球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就美中台關係,張五岳認為,維持台海目前短暫的和諧,主要來自於四道關卡,一是美中關係管道是否暢通,二是台美關係管道是否暢通,三是北京對台互動交流、促融促統有沒有期待,四是台灣內部朝小野大局面是否改變。

他說,隨2018年以來美中大國博弈,對北京來講兩岸關係就是由美中太平洋「大兩岸」在決定制約著台海「小兩岸」,將對反外部勢力干涉的重視,放在反台獨之前,同時,大陸認為東升西降是可能趨勢,因此,對美的基本戰略是秉持鬥而不破原則,是以台海議題雖在川普上台後的美、中新磨合中增添不確定因素,但仍屬風險可控。

但張五岳也提到,520總統賴清德就職後,中共對台建立起複合型施壓策略,接下來短期主要觀察點有三:一是美大選後,北京是否在台海進一步施壓,希望創造更多籌碼以測試美國,二是一但賴清德前往中南美洲友邦訪問並過境美國,北京方面的反應,三是2025年元旦賴清德的講話,北京仍可能採取文攻、武嚇,希望藉此與川普政府在台海議題上明確底線並避免誤判。

在此之下,張五岳認為,美國大選後,評估中共對台政策暨兩岸關係最有可能採取軟的一手,厥為北京同意在台北舉辦第十五屆雙城論壇,如果今年在11月或12月能順利舉辦,對兩岸關係緩和的分為有所幫助,是以,兩岸當局都應該把今年「雙城論壇」在台北順利舉辦,當成是兩岸關係創造緩和的機會之窗。

國策研究院7日舉辦「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分「美國大選結果分析」、「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兩場次舉行,圖為參加第二場次的講者。記者陳政錄/攝影
國策研究院7日舉辦「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分「美國大選結果分析」、「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兩場次舉行,圖為參加第二場次的講者。記者陳政錄/攝影

北京 台海 美國大選

延伸閱讀

賴清德六問徐榛蔚被酸立威…綠議員續追 怒吼縣府官員「閉嘴」

影/介紹APEC代表團成員 賴清德總統交辦3任務

APEC行前記者會 賴清德交付代表團三項任務

台灣民意基金會:台灣應正向看待川普欲收「保護費」

相關新聞

領大陸身分證開鍘!跆拳道選手李東憲等3人註銷台灣身分 不得享健保

先前網紅影片稱台灣可能有10萬人領有大陸身分證,引發關注。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3日宣布,陸委會目前接到10幾件具體檢舉案...

校外砍殺釀1死!蘇州日本母子遇襲案 大陸男子判死刑

共同社今天報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法院今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日本母子遇襲案男嫌死刑。對於被告的作案動機,法院審理未提及日...

廣東梅大高速坍塌致調查報告發布 問責32名公務人員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

救陸客觀光信心…泰總理2月訪陸 盼平息演員遭拐風波

大陸演員王星遭拐至緬甸事件後,重創陸客赴泰旅遊市場,泰國旅遊與體育部長索拉翁(Sorawong Thienthong)廿...

彭斯訪港時提黎智英案 港國安公署和保安局點名譴責

前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訪港時提及黎智英案,香港國安公署和港府保安局今發言,點名批彭斯「妄圖干預香港司法」。

川普擬對陸商品加徵10%關稅 陸外交部回應

甫就任的美國總統川普表態,正考慮對大陸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且可能從2月1日起實施。至於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是否已就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