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撿回2浪貓「同步率100%」做什麼都要一起!驚人身世真相曝光:是親兄弟

用AI挑出幸運號 27歲的他刮中「超級紅包」刮刮樂1百萬元

驚!陳美鳳突傳意外腳打石膏「坐輪椅」過年出國急喊卡

降低對美依賴 中備妥「農糧子彈」就等美選結果出爐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5日登場。獲勝者可能對美中關係產生全面影響。左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右為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右)。(美聯社)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5日登場。獲勝者可能對美中關係產生全面影響。左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右為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右)。(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11月5日登場,外媒普遍認為,無論川普或賀錦麗勝選,美中緊張關係仍存在。為此,中國早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通過多種方式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有貿易商認為,中國這次已備妥「子彈」,庫存充足,足以在可能到來的中美下一輪貿易戰中爭取更多緩衝期及有利地位。中國關注美大選也出現官民同時降溫的少見情況。

據美國之音引述路透報導,從目前美國選戰來看,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國來說,一場新的貿易戰已迫在眉睫。中國多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且能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損害。

自2018年以來,中國就在努力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程度,開始從更多的國家進口糧食,其中更多的訂單送給了巴西、阿根廷、烏克蘭和澳洲等國家;中國也提高了國內農作物產量。

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農業分析師埃文·佩伊(Even Pay)說,「北京感覺安全多了,它發現在遭遇重大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力沒有過去那麼大了」,她認為,「這種減小是刻意而為的」。

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份額已從2016年的40%下降至18%,巴西的份額則從46%增加到76%。巴西在2023年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中國畜牧業企業也一直在減少飼料中豆粕的使用量,這有助於減少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也有貿易商和分析師們說,由於預計選舉後美中貿易將會更加緊張,現階段中國買家策略性增加了農產品進口,包括美國大豆和玉米。主要用於動物飼料的大豆進口量今年前九個月增長8%,大麥採購量增長63%,高粱出貨量增長86%。

「這次不同了。中國的庫存充足,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新加坡一家向中國銷售谷物和油籽的國際貿易公司一位交易員表示,「這不會馬上引起任何供應衝擊,中國將有時間計畫和調整採購方向」。

而對於美國大選,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稱,中國官方保持沉默和觀望,媒體強調美國的政治極端化和社會撕裂,而普通網民則以「看熱鬧」、「吃瓜」等輕鬆或圍觀的態度討論大選進展,少有明確的政治傾向或對選舉結果的預測。

湖南學者袁冬認為,中國網民在微博上模糊的態度或許反映出他們的謹慎心理,避免在美中關係敏感時期公開支持任何一方。這一情形與中國官方不表態的立場頗為一致。

美中關係 美國大選

相關新聞

陸春運遇暴雪 開車12小時走百公里

農曆春節將至,大陸春運昨天出現春節前客流最高峰,北京、上海、成都等各地火車站高鐵站機場等均人滿為患。但也有不少自駕的車主...

台北燈節上海團來台被擋 陸委會2度「封殺」上海台辦主任

大陸文旅部十七日宣布近日將恢復福建、上海團客赴台旅遊,台北市府馬上邀請上海市官員二月來台參加二○二五台北燈節,但陸委會審...

領大陸身分證開鍘!跆拳道選手李東憲等3人註銷台灣身分 不得享健保

先前網紅影片稱台灣可能有10萬人領有大陸身分證,引發關注。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3日宣布,陸委會目前接到10幾件具體檢舉案...

校外砍殺釀1死!蘇州日本母子遇襲案 大陸男子判死刑

共同社今天報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法院今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日本母子遇襲案男嫌死刑。對於被告的作案動機,法院審理未提及日...

廣東梅大高速坍塌致調查報告發布 問責32名公務人員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

救陸客觀光信心…泰總理2月訪陸 盼平息演員遭拐風波

大陸演員王星遭拐至緬甸事件後,重創陸客赴泰旅遊市場,泰國旅遊與體育部長索拉翁(Sorawong Thienthong)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