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因痛毆高嘉瑜入獄…林秉樞病到裝葉克膜?北所僅證實「去年12月住院至今」

藍白聯手砍總預算逾2千億 賴總統「無法接受」:對政府影響史無前例

日本大阪通天閣附近建築烈焰狂竄 傳巨大爆炸聲至少1人受傷

賴總統國慶演說溫和? 陸學者:毫無善意、挑釁意味濃

針對賴清德總統雙十演說,大陸多位涉台學者認為,其此番言論絕非「橄欖枝」,毫無善意。(記者季相儒/攝影)
針對賴清德總統雙十演說,大陸多位涉台學者認為,其此番言論絕非「橄欖枝」,毫無善意。(記者季相儒/攝影)

賴清德總統10日發表上任後首次雙十國慶演說,多被認為比預期更溫和、節制,陸委會也喊話北京當局認真理解演說中所表達的善意。但大陸多位涉台學者認為,其此番言論絕非「橄欖枝」,毫無善意,而是極具欺騙性、挑釁意味濃、危害性更大的新版「台獨自白」。

新華社報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郁指出,賴清德上台後不斷深化、整合其一貫的「台獨」立場,在「雙十」講話中以「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切割兩岸淵源與聯結,以「新兩國論」為基底,借「中華民國」之殼偷渡「台獨」分裂圖謀。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彭維學形容,賴清德的「新兩國論」比李登輝的「兩國論」更露骨,比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更險惡,比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論」更深入。

彭維學稱,賴清德意圖凸顯所謂「台灣主權」、解構「兩岸一中」,借「中華民國」的符號,突出兩岸政治分歧,強化「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等認知,為其「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虛構法律和歷史依據,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和平分裂」出去。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認為,賴清德「新兩國論」的核心要素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僅從歷史、文化上割裂台灣和大陸的聯繫,還偷換概念,玩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3個名稱的等同與互換,建構台灣和大陸是「敵國」關係的論述。他並認為,賴清德站在「台獨」立場上講「希望兩岸健康有序對話交流」「追求和平共榮」,絕非釋出善意。

就賴清德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謝郁稱,這呼應了台當局近期和美西方「炒作」聯大第2758號決議「與台灣無關」,企圖推動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稱,賴清德講話中賣力配合美西方「以台制華」的戰略和話術,「挾洋謀獨」、遞「投名狀」的嘴臉暴露無遺。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表示,賴清德完全複製美西方反華勢力炮製的「民主對抗威權」敘事框架,抹黑攻擊大陸也是配合美西方反華勢力論調。賴清德「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甘為外部勢力馬前卒,嚴重危害台灣同胞安全、利益及福祉。

鄭劍指出,賴清德繼續推銷「新兩國論」,鼓譟「反中抗中」,迎合西方反華勢力。聯繫其上台後一系列言行,無論如何偽裝,他此番言論都是「危險的挑釁」,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應高度警惕。

中華民國台灣 兩國論 賴清德

延伸閱讀

反罷免是「是非對決」 朱立倫淋雨挺樑:基隆和、台灣才會興

吳思瑤稱不少藍委想盡快審預算 羅智強:別當「吳造謠」

喊話基隆人不同意罷免 許宇甄:謝國樑若倒 國家將動盪

回應賴清德的「中華民國」 朱立倫:中華民國憲法是基礎

相關新聞

難樂觀 陸多省市降今年經濟目標

大陸各省市「地方兩會」已陸續召開,面對今年更加嚴峻的經濟前景,在去年基礎上,十餘個省市區調低了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顯示謹慎...

習近平熱線川普 籲美方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選在美國總統就職前三天,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七日晚與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通電話。針對台灣議題,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國國...

宣布了!陸文旅部:近期恢復福建、上海赴台團隊遊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文旅部)17日公告,為進一步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和各領域交流常態化,回應台灣基層民眾和旅遊業界熱切期...

首批大陸赴台團客遭擱置? 我稱未接獲申請

兩岸就陸客來台互推責任,大陸國台辦昨爆料,「大陸居民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至今還擱在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的案頭」。對此,陸委...

大陸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披露今年對台工作計畫

大陸各省市近期紛紛開展省級「兩會」,其中福建省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對台部分提出,今年將會加強教育、司法、衛生、科技、體育、文...

中英經濟對話 何立峰會英財相

暌違近六年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昨天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說,願和英方進一步拓展經濟財金合作,為發展穩定互惠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