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10年游擊!江坤宇與兄弟簽下10年總額破1.4億破紀錄大約

醫學中心評鑑出爐 義大醫院升級成為全台第23家醫學中心

MLB/傳奇救援王陷吃案醜聞 李維拉夫婦遭控掩蓋女童性侵案

與李強首次會談!石破茂強調在台灣問題上立場沒有改變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10日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首次會談,他強調,日方願加強高層交往、無意與大陸「脫鉤斷鏈」,以及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路透)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10日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首次會談,他強調,日方願加強高層交往、無意與大陸「脫鉤斷鏈」,以及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路透)

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任後,對中政策備受矚目。綜合陸媒、日媒報導,石破茂10日在寮國舉行的東協系列會議期間,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首次會談,雙方確認將推進日中共同利益的「戰略互惠關係」。石破茂表示,日方願加強高層交往、無意與大陸「脫鉤斷鏈」。石破茂並強調,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

李強則強調,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希望日方切實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和共識,與中方一道相向而行,把牢雙邊關係的正確方向,維護​​好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不斷加強對話合作,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努力建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他並強調,中日兩國發展對彼此是重要機遇,而不是挑戰。

石破茂與李強正在寮國首都永珍(陸稱萬象)出席東協系列會議。這也是石破茂上任首相後的首次出訪。

日本共同社報導,石破茂與李強會談議題還涉及東京福島核電廠核汙水排海議題,石破茂要求中方「儘早恢復」因核汙水排海而暫停的日本水產品進口。他還提到日前在廣東深圳發生的日本男童遇襲身亡事件,表示這令在大陸的日僑擔憂加劇,要求查明事實、給出說明並確保日僑的安全。

就中日關係,石破茂表示,「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並構建有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這是日中兩國共同的大方向。日方願同中方加強高層交往,密切各級對話溝通,協商解決未決問題,持續推進互利合作,推動日中關係行穩致遠。日方無意與中方「脫鉤斷鏈」,希望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日方願同中方加強在國際地區議題上的溝通,以應對挑戰。

就台灣議題,石破茂強調,日方在台灣問題上堅持《日中聯合聲明》所確定的立場沒有改變。

新華社報導,李強表示,中方願同日方一道,進一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科技創新、數位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發掘更多合作新增長點,用好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和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雙方要以更大力度支持開展地方、文化、運動、青年等交流溝通,「不斷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與友誼」。中方願同日方加強多邊領域協調合作,共促區域和平穩定、繁榮發展。

所謂《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是中日兩國於2008年共同簽署的文件,內容重申兩國決心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實現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目標。法廣先前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去年11月在舊金山會晤時,相隔六年再度提及重提「戰略互惠關係」,體現了雙方希望改善日中關係的願望。

日本 李強 石破茂

延伸閱讀

「10+1」會議 李強宣布大陸東協自貿區3.0版談判結束

菲中南海頻衝突 小馬可仕當面向李強提出質疑

李強會見澳總理艾班尼斯 龍蝦出口大陸將解禁

石破茂任日相首次出訪 與李強會談「該說的會說」

相關新聞

領大陸身分證開鍘!跆拳道選手李東憲等3人註銷台灣身分 不得享健保

先前網紅影片稱台灣可能有10萬人領有大陸身分證,引發關注。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3日宣布,陸委會目前接到10幾件具體檢舉案...

校外砍殺釀1死!蘇州日本母子遇襲案 大陸男子判死刑

共同社今天報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法院今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日本母子遇襲案男嫌死刑。對於被告的作案動機,法院審理未提及日...

廣東梅大高速坍塌致調查報告發布 問責32名公務人員

2024年5月1日凌晨,廣東梅州市至大埔縣高速公路茶陽路段(梅大高速)發生塌方,導致23輛車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

救陸客觀光信心…泰總理2月訪陸 盼平息演員遭拐風波

大陸演員王星遭拐至緬甸事件後,重創陸客赴泰旅遊市場,泰國旅遊與體育部長索拉翁(Sorawong Thienthong)廿...

彭斯訪港時提黎智英案 港國安公署和保安局點名譴責

前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訪港時提及黎智英案,香港國安公署和港府保安局今發言,點名批彭斯「妄圖干預香港司法」。

川普擬對陸商品加徵10%關稅 陸外交部回應

甫就任的美國總統川普表態,正考慮對大陸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且可能從2月1日起實施。至於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是否已就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