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要提台海問題 陸方回應:域外國家不要挑事生非

大陸駐瑞典大使館。(圖/取自百度)
大陸駐瑞典大使館。(圖/取自百度)

瑞典政要近期針對大陸在南海和台海問題上發表看法,陸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12日回應,奉勸包括瑞典在內的域外國家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不要挑事生非,不要成為南海的攪局者和肇事方。他指稱,台灣不是烏克蘭,將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相提並論,無異於賦予台灣國際法主體地位、將台海兩岸關係曲解為國家間關係、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大陸駐瑞典大使館12日以答記者問的形式發表新聞稿。提問表示,有瑞典政要指出,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將鼓勵中國奪取別國領土,當前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面臨中國壓力,台灣面臨中國入侵風險等,詢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大陸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表示,注意到有關報導,瑞方有關言論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和攻擊抹黑。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大陸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指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從不侵略任何國家、從不干涉別國內政、從不損害別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不是任何國家的威脅,而是國際社會中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敦促瑞方不要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更不要憑空捏造虛假敘事抹黑中國。

在南海問題上,大陸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稱,這是中國和部分東協國家之間的問題,中方堅持同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妥善處理涉海的矛盾分歧,同時對任何海上侵權挑釁行徑予以堅決應對。

而在台海問題上,大陸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中國同包括瑞典在內的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

回應稱,台灣不是烏克蘭,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沒有任何可比性。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將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相提並論,無異於賦予台灣國際法主體地位、將台海兩岸關係曲解為國家間關係、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實質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大陸駐瑞典大使館發言人強調,希望瑞方充分認清台灣問題的極端嚴肅性和高度敏感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散布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多做有利於台海穩定與世界和平發展的事情。

瑞典因俄烏戰爭影響,2022年5月申請加入北約,於今年3月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打破200年來的中立立場。據美國之音報導,瑞典外交大臣比爾斯特倫(Tobias Billstrom)日前參與北約成立75週年峰會時表示,北約需要繼續面對俄羅斯,但亞洲「也應該被認為是北約擔憂和頭痛的一部分。」 他也提到,瑞典支持北約在東京設立辦事處。

大使館 烏克蘭 瑞典

延伸閱讀

37共軍機艦繞台 TB-001無人機現身宮古空域

2025年式Polestar 2續航里程再提升!新增瑞典賽車金配色

北約閉幕會不見蹤影?匈牙利總理私會川普 立場與歐盟、北約唱反調

北約捲入俄烏戰爭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警告:不應與俄發生衝突

相關新聞

習近平熱線川普 籲美方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選在美國總統就職前三天,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七日晚與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通電話。針對台灣議題,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國國...

宣布了!陸文旅部:近期恢復福建、上海赴台團隊遊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文旅部)17日公告,為進一步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和各領域交流常態化,回應台灣基層民眾和旅遊業界熱切期...

首批大陸赴台團客遭擱置? 我稱未接獲申請

兩岸就陸客來台互推責任,大陸國台辦昨爆料,「大陸居民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至今還擱在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的案頭」。對此,陸委...

大陸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披露今年對台工作計畫

大陸各省市近期紛紛開展省級「兩會」,其中福建省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對台部分提出,今年將會加強教育、司法、衛生、科技、體育、文...

中英經濟對話 何立峰會英財相

暌違近六年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昨天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說,願和英方進一步拓展經濟財金合作,為發展穩定互惠的...

西藏日喀則6.8強震 至少126死

西藏日喀則定日縣昨上午九時發生規模六點八強震,創下當地百年紀錄,由於震源深度僅十公里,當地震感強烈。截至昨晚官方統計已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