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政府又內訌?國務卿被傳不滿中東特使出盡鋒頭 火大開轟CNN

浴巾多久洗一次才對?網曝慘痛經驗「醫生說別放這」:當心長疹子

把60歲可能會發作的心臟病延緩到90歲 名醫告訴你關鍵1事

七七事變87年 陸學者喊話官方應「高度重視」:日本迄未返還掠奪文物

大陸學者指出,日本迄今沒有歸還侵華掠奪文物,值得大陸政府高度重視。圖為民眾在博物館觀看青銅器展品。(新華社)
大陸學者指出,日本迄今沒有歸還侵華掠奪文物,值得大陸政府高度重視。圖為民眾在博物館觀看青銅器展品。(新華社)

七七事變87周年,大陸官方有諸多紀念活動,而民間則有學者強調,日本迄今尚未返還自中國掠奪的文物,認為這應該由大陸政府「高度重視」。

觀察者網近期舉辦「觀學院」線下活動「國寶,國寶,胡不歸?」,邀請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霍政欣分析海外流失文物的情況,其中針對七七事變後日軍侵華所掠奪的文物,他做出如上表述。

霍政欣指出,中國文物流失的第一個高峰期在清朝末年,第二個高峰在日軍侵華期間,當時從東北到華南,「一半國土受到日本的鐵蹄的蹂躪,大量的國寶被日本劫掠而去」。他強調,20世紀的出北京郊外北郊區的房山出土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被稱為20世紀最瑰麗的人類考古學發現,「日本侵華期間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神秘失蹤了,至今都是一個世紀之謎」。

霍政欣表示,直到今天日本還是沒有返還它從中國劫掠而去的文物,「這應該引起我們中國從政府到民間的高度重視」,他認為,歸還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文物是矯正歷史不公,恢復歷史正義的一個必然的行為。同樣是二戰,歐洲戰場戰後,納粹德國劫掠文物的歸還已經得到了系統的解決;同樣在遠東,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從朝鮮半島劫掠文物的回歸在戰後也得到了相當系統的解決,「唯獨日本侵華期劫掠中國的文物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他也提到,目前要求日本返還文物的法律障礙在於,國際條約有一個基本原則「法不溯及既往」,不論是國際條約還是法律,都不適用於其生效之前的事件和行為。對中國而言,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都是發生在1945年之前,「而這些公約當時都沒有誕生,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直接依據這些公約要求英國、法國、日本返還」。

再者,這些公約的適用範圍是非常有限的,他以「1995年公約」為例指出,這部公約非常好,名字叫做「關於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依據該公約,只要被盜文物都應當返還,「但就是因為這部公約明顯地有利於文物原屬國追索文物,直到今天也只有50多個國家加入,包括英國、美國等絕大部分文物流入國都拒絕加入」。

事實上,日本仍經數次向中國歸還文物。據新京報此前報導,1948年1月,中國才由招商局開出裝載賠償物資的第一艘船,到1949年9月,核定歸還中國文物書籍15萬8,873冊、古物2,000件。1950年至1956年期間,日本又先後歸還了六批中國文物,交給了台灣,保留在台北故宮。

但報導指出,與日本掠奪的中國文物數量和等級相比,迄今為止回到中國的被劫文物遠遠不成比例。僅書籍一項,美方估計中國在戰時損失了1,500萬冊以上,這比大陸相關機構的估算數字高得多。

北京 文物 日本

延伸閱讀

追尋川島芳子之謎:「男裝麗人」八卦害死的時代悲歌?

再有外資離場!日本資生堂旗下BAUM撤出中國大陸市場

日本首組女團登北流!Perfume萌冒台語「咁阿捏」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充當中美間橋樑最符合日本利益

相關新聞

提美中對話要求 戴恩斯23日見李強

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親近的蒙大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戴恩斯正在北京訪問,這次訪問是川普返白宮後首次美國議員訪陸,在中美關係動盪...

陸開放臨時台胞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

面對賴政府十七條因應策略,大陸續推台灣人可享「同等待遇」的措施,昨天宣布可為「港澳台居民」簽發電子臨時通行證,並提供通行...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