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竹關西4.5度 鄭明典:輻射冷卻低溫明顯 日夜溫差大

家寧影片露臉4分鐘念聲明 致歉家人、「合作夥伴」 1原因選擇站出來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推動關閉教育部 教育權責回歸州政府

六四事件35週年地方財政困窘 敏感人士只能就近「被旅遊」

圖為天安門廣場上紅旗飄揚。(中新社)
圖為天安門廣場上紅旗飄揚。(中新社)

六四」事件35週年將屆,中國部分知名敏感人士原本依例會遭當局帶離居住城市,到外地「被旅遊」。美媒報導,今年臨近「六四」,部分地方政府因財政困窘波及維穩經費,敏感人士只能被帶往住處週邊「被旅遊」,範圍大減。

儘管如此,根據報導,中國當局在「六四」事件35週年到來前,仍然加強了對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在內的敏感人士監控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1989年中國學運貴州學生領袖、獨立評論人季風日前表示,他已被「安排」離開住家,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活動範圍只限於家鄉附近的貴州省遵義市周邊,沒法走遠。

季風指出,以前的「被旅遊」到處都可以去,像是北京周邊「哪裡都行」,前年甚至還去了山西的平遙古城。如今「被旅遊」的活動範圍縮小,「可能是財政緊張了,沒錢了」。

根據報導,化名秦先生的北京維權人士指出,今年雖然是六四35週年,但中國經濟狀況變差,當局的維穩經費一定會減少,其他地區的維權人士不會像以往大批地「被旅遊」。

但秦先生認為,「六四」發生在北京,地屬敏感,相信維穩支出仍會集中在北京。「他們再沒錢,估計今年北京市要被旅遊的人數目也不少」。

報導指出,與「六四」相關的中國維權人士,近來已陸續收到「被旅遊」的通知,像是1989年曾在天安門絕食的學生代表、中國知名維權律師浦志強已確定會被帶離北京,而知名獨立記者高瑜近期也可能會收到「被旅遊」通知。

由「六四」罹難學生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成員,歷來是中國當局重點監控的對象。發言人尤維潔表示,當局目前已派員在「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之一張先玲的家門外看守。其他人雖然目前未被看守,但已被要求不能接受記者到家採訪。

尤維潔指出,今年「六四」當天,「天安門母親」仍計劃在前往萬安公墓祭拜罹難者,並且按照以往做法發表祭文。

秦先生表示,近來北京的維穩氛圍已經顯得緊張,只要是「上了名單」的敏感人物,「吃個飯都不方便」,3、4個人見個面也不行。就算不在名單上的敏感人物,即使想聚會一下,幾個朋友約在其中一人家中做飯也會遭到阻撓。

至於上海,當地維權人士沈豔秋表示,自從獨立記者張展日前出獄後,上海的氣氛在臨近「六四」下也顯得緊張,雖然表面上與平日沒有多大分別,但實際上已提高監控。像是幾乎每天都有公安找她喝茶,如果不配合,公安就會派人上門敲門,相信當局「六四」前對維權人士的就地監控會再加強。

沈豔秋並對張展的安危表示,她先前計劃在張展出獄後前往看望,但在「六四」前的緊張時期,張展恐會被嚴密看管。因此,上海其他維權人士為了不讓當局再加強對她的監控,不會嘗試在「六四」前到張展家探望。

六四 北京 監控

延伸閱讀

北京制裁12家美國軍工企業 聲稱別逾越台灣議題紅線

方芳芳6月上海娶媳婦 徐乃麟紅包數字曝光

中阿論壇5月30日北京登場 習近平將出席講話

上海踩線團今訪台 五月天被表態影響雙城規格? 蔣萬安態度不變

相關新聞

陸開放臨時台胞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

面對賴政府十七條因應策略,大陸續推台灣人可享「同等待遇」的措施,昨天宣布可為「港澳台居民」簽發電子臨時通行證,並提供通行...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習或趙樂際?誰在反分裂法20年座談發言 意義大不同

北京預告在本周五,也就是反分裂國家法制定20周年當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重要活動」,等於宣告屆時將會由中共高層出面發表涉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