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86歲瓊瑤無預警宣布淡出臉書 洩真實原因網友哀號

66歲婦看病在院外遭撞亡 三總:將要求興建廠商責任

不能惹…絕對復仇三星座!天蠍不意外、獅子搞排擠、「這星座」溫柔刀同歸於盡

兩岸觀策/記者遭毆打 陸還有「調查報導」嗎

上月底,湖北日報集團旗下「極目新聞」一名記者前往貴州畢節採訪時,遭到當地警方毆打,引起多家媒體發聲撻伐,連胡錫進也發文聲援。此事除了凸顯大陸記者工作環境的險惡,也令人反思,大陸曾經有過「調查報導」興盛年代,是否已不復返。

此事件要追溯至四月中旬,貴州畢節市織金縣馬場鎮布底小學的兩名教師,因水電站放水而被沖走,最終溺亡。然而,家屬和相關部門事後的說詞不同,事件顯然不單純,引起了大陸媒體的關注。

極目新聞的記者在上月底前往事發地點採訪時,竟遭到數名不明身分人士毆打,導致頭皮血腫、多處挫傷。更惡劣的是,行凶者臨行前還特地抹去記者車門把手上的指紋。當時就被認為,犯案者恐非一般黑惡勢力。

在大陸輿論高度關注下,六月一日,畢節市政府通報案件調查情況,打人者包括「派出所副所長及兩名輔警」,三人均被行拘、免職,同時,馬場鎮鎮長也被免職處分。

畢節當局在通報中稱,此事件暴露出少數公職人員法治意識淡漠等突出問題,向記者致歉,向媒體致歉;並稱將痛定思痛,加強教育管理等。

其實,對長期關注大陸情勢和媒體環境的人來說,此事件的「特殊」之處並非記者遭毆打,反而是,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類事件了,尤其在習近平二○一二年掌權之後,大陸對新聞媒體和言論管制升級,影響所及,唯一可能觸動政府官員或利益集團的「調查報導」也漸趨弱化,「記者被打」也就愈來愈少聽聞了。

大陸也曾有過「調查報導」興盛的年代,那堪稱是調查記者最熱血澎湃的職業生涯,也是大陸媒體最接近「第四權」社會角色的一段時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整理,二○○三年,「南方都市報」以講述湖北青年孫志剛因沒有「暫住證」,最終被送至收容站後遭毒打致死的報導,促使官方最終廢止了收容遣送制度,也揭開了大陸調查報導的黃金時代。

大陸調查報導自此迎來全盛時期。二○○五年,「河南商報」刊出「一案兩凶,誰是真凶」,重啟塵封十多年的聶樹斌案;二○○八年,上海「東方早報」發表「甘肅十四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報導,讓這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被曝光。二○一○年,「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山西疫苗亂象調查」,揭露了當地大批疫苗中毒及致死案例。

近年大陸調查報導能施展的空間愈來愈小,調查記者也成為「高危」職業,願意投身其中的人更少了。根據廣州中山大學二○一七年底發布的「新媒體環境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變化報告」,當時大陸在冊調查記者僅剩一七五人。調查記者的凋零,媒體只能扮演官方傳聲筒,無疑是大陸社會和人民的巨大損失。

去年十一月大陸記者節時,官媒人民網刊出「習近平與新聞工作者說說心裡話」文章,總結過去幾年習在宣傳工作會議和新聞輿論座談會上的談話。其中,習近平強調,要提高新聞輿論影響力和公信力;新聞輿論職責使命包括澄清謬誤和明辨是非等。

然而,要做到這些,需要營造對新聞媒體友善的工作環境,要讓記者無懼於被威脅或毆打,有足夠職業保障和社會支持,並讓調查報導重回盛況,而不是相反。

習近平

延伸閱讀

習近平:「中華文明突出統一性」決定統一是核心利益的核心

習近平: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習近平賀兒童節 要求學生:從小聽黨話跟黨走

賴清德說想跟習近平晚餐 李彥秀拿他昔酸韓國瑜這話回嗆

相關新聞

布林肯訪中誠意多少?陸學者:觀察美對台獨冒險的管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24日至26日期間訪中國大陸,外界關注中美將關注台灣議題。對此,上海東亞所副所長包承柯25日對本報表示...

國台辦:將積極推動兩岸旅遊 朱鳳蓮稱民進黨未解除禁團令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與前總統馬英九會面時提出,「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對於兩岸旅遊交往議題,大陸國台辦發言... 國台辦:積極推動兩岸旅遊 王國材強調我方已釋善意

國台辦表態推旅遊等兩岸交流 賴正鎰籲恢復團客赴陸

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馬習二會」上,表態「樂見大陸民眾多去台灣看一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4日說,「將採取積極措施...

西太海軍論壇青島登場 美司令出席

由中共海軍主辦的第十九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今起在山東青島登場,外界關注美方出席將領層級,而港媒指出美國將由太平洋艦隊司令柯...

中共海軍 開放參觀052D驅逐艦

解放軍海軍廿三日將迎來建軍七十五周年,昨天在山東青島組織數艘艦艇向公眾與媒體開放活動,包含主力戰艦052D型的飛彈驅逐艦...

陸新戰略兵種 信息支援部隊成軍

共軍新兵種「信息支援部隊」昨天在北京成立,由戰略支援部隊改組而成,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信息支援部隊「是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