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軍艦坐灘仁愛礁24年 傳北京不忍了「準備強行拖走」

網路盛傳,大陸可能將這艘在仁愛礁「坐礁」24年的菲律賓登陸艦「馬德雷山號」強行拖走。(美聯社)
網路盛傳,大陸可能將這艘在仁愛礁「坐礁」24年的菲律賓登陸艦「馬德雷山號」強行拖走。(美聯社)

菲律賓軍方刻意擱淺於南沙群島東部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已24年的二戰時期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網傳北京當局打算動手處理了。近日傳出,大陸一艘大型拖船近日出現在仁愛礁附近海域並停留多日,多個微博、微信公眾號均指稱,大陸將強行把該艦拖離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仁愛礁。

事實上,中菲兩國都主張擁有仁愛礁。菲律賓主要依據是此礁位於菲國專屬經濟海域與大陸礁層,因此,菲國擁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1999年5月,菲律賓軍方將「馬德雷山號」拖到仁愛礁後,以空投和海上運送方式補給物資,並曾採取行動對此擱淺軍艦進行加固。

中共宣示擁有所有南沙島礁,並主張這些島礁有權劃定領海、專屬經濟區及大陸礁層,且中共在這些島礁之鄰近海域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並曾派遣海警船阻止菲國運送建材到此登陸艦。

4月下旬,菲律賓就派出兩艘海警船前往仁愛礁附近巡邏,大陸也立即派出海警船攔截,雙方船隻還險些相撞。

對此,在4月28日記者會上,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仁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菲律賓兩艘海警船未經中方允許,擅自闖入仁愛礁海域,並蓄意採取挑釁舉動,逼近中方海警船。中國海警船依法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和海上秩序,同時及時採取措施,規避菲方船隻危險接近,避免發生碰撞事故,有關操作專業、克制。

毛寧並指控菲方船隻搭載記者「衝闖」仁愛礁海域,是一場有預謀的挑釁行為,蓄意「找茬碰瓷」,並借機炒作,中方對此表示嚴正抗議和強烈不滿,敦促菲方尊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停止採取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舉動。

大陸多個網路博主稱,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顯示,一艘編號為「19016」的中國大型拖船近日現身仁愛礁附近海域。一個名為「阿爾法之軍事」的微博帳號表示,自5月12日以來,這艘大型拖船就出現並停泊在了仁愛礁附近海域,外界猜測中國有可能要拖走在仁愛礁非法坐灘多年的菲律賓「破船」。

據稱,這艘拖船為大型民用拖船,船寬9米、長約60米,推斷其拖曳馬力有1萬匹左右。

一個名為「劉勇教授」的網易號則指出,上世紀末期,菲律賓海軍這艘兩棲登陸艦駛入仁愛礁附近海域,並以擱淺無法航行為由,滯留在仁愛礁西北方向的一處灘塗之上。中方曾多次要求菲方挪走這艘破船,但菲方找各種說辭拒絕,雙方來回拉扯,這事拖了20多年。

「劉勇教授」也認為,近期出現在仁愛礁的這艘大陸拖船,就是要拖走擱淺在此的菲律賓「破船」,以反制馬可仕近期明顯開始在中美之間「站隊」的表現。

中菲兩國海警船4月23日在仁愛礁附近海域險些相撞,兩國海警船大小對比強烈。(美聯社)
中菲兩國海警船4月23日在仁愛礁附近海域險些相撞,兩國海警船大小對比強烈。(美聯社)
位於南沙群島東部的仁愛礁除中菲兩國,中華民國也主張擁有相關海洋權益,但蔡政府對中菲仁愛礁爭端一直未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路透)
位於南沙群島東部的仁愛礁除中菲兩國,中華民國也主張擁有相關海洋權益,但蔡政府對中菲仁愛礁爭端一直未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路透)

菲律賓 毛寧 南沙群島 軍艦

延伸閱讀

解讀中國山東艦太平洋軍演:戰略錯誤的「下餃子」航母佈署?

《邦塔頌歌》與《獨立幻夢》:消失的菲律賓原民歷史與記憶

菲籍女旅客遺失手耭 清水警國際快遞寄回她跨國寄感謝信

宣示主權 菲律賓在南海放置浮標

相關新聞

反送中要角周庭宣布棄保 流亡加國

反送中運動要角、香港眾志前副秘書長周庭三日晚間透過其「Instagram」帳號宣布,今年九月已赴加拿大讀書,原定本月要就...

陸開放6國免簽 首日入境增長12%

本月起,中國大陸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等六國持普通護照人員,實施免簽證入境十五日新政。大陸國家移民...

創下全球首例 北京接受塔利班派駐大使

在阿富汗內戰中奪取政權已有兩年餘的塔利班(神學士)外交部發表聲明,中國大陸已經接受其任命的大使,由此北京創下全球首個承認...

王毅赴越 外媒:為習出訪準備

大陸外長王毅昨天啟程訪問越南,主持中越雙邊合作會議,外媒報導稱,中越正商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月中旬訪越,相信王毅是為...

福建艦測試靜載發射 估年底海試

中共航艦發展引起外媒關注,據美國媒體披露,中共最新型航艦「福建艦」開始對其電磁彈射系統進行「靜載」發射測試,為其下一步「...

WHO:大陸目前呼吸道肺炎激增數量不如新冠疫情前多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表示,中國大陸目前出現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數量,沒有新冠疫情前那麼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