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疫後首場 80人封鎖線內遊行 警戒備限制多草草收場

香港一場地區居民反填海和反建厭惡設施的遊行,成了疫後和香港國安法後首次遊行。警方不反對遊行但嚴限人數,遊行者要戴號碼卡且在「流動封鎖線」內遊行,加上有警員包圍和警方「戰術巴士」戒備,這場遊行比預期人數少及草草結束。學者表示,遊行示威是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施加不合理限制是「假民主、假遊行」。
香港將軍澳居民組織「都會駅業主委員會」發起昨天上午遊行和集會,反對在將軍澳區內填海及興建厭惡設施,遊行路線由調景嶺體育館外南面公園出發,至終點將軍澳南梯台。
警方對遊行發出了不反對通知書,但嚴格限制人數和要求參加者要掛上號碼卡識別,並全程拉起封鎖線,包圍遊行人士,確保不會有人中途加入。號碼卡印上一至一百數字,亦印有字句,提示遊行人士要遵守禁蒙面法及國安法。
遊行開始前一小時,大批警員已於港鐵調景嶺站A出口及遊行路線一帶巡邏及戒備,現場亦有警犬。大批警員跟隨遊行隊伍,終點一帶亦有警員戒備。
遊行路線上警方還出警車戒備,其中三輛據信是警察機動部隊的「戰術巴士」,這種警車車身設有可發射催淚彈的三個小窗口,加裝有360度監視的鏡頭。
發起遊行的將軍澳民生關注組召集人陳展浚說,原申請約百人參與,最終有約80人參加,人數不太理想,相信與警方的限制條件有關,反映市民未恢復對警方執法及港府的信任。
港府回應,會聽取和收集居民意見,將興建的六個設施將遠離最近社區最少一公里,會考慮將部分設施遷入岩洞,研究盡量採用削坡方式以減少填海面積。
香港新聞組/香港27日電
中央社報導,前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獨立政治及文化研究學者黃偉國表示,遊行示威是市民表達意見的合法權利,在真正民主的地方不會對遊行示威施加類似限制。他表示,「這次遊行主題是很基本,很正常,但警方卻施加這麼多限制,又全天候監視,是『假民主、假遊行』,也顯示香港已回不到從前」。他說,這種遊行方式有可能成為香港遊行示威新常態。
警隊早前購置了57輛警察機動部隊「戰術巴士」,加強防暴配置,包括防暴車頭玻璃,防爆輪胎及強化前保險槓等。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