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巿國小主任爆與多名女教師不倫戀 教育局出聲了

李坤城兒連日控訴曝惡行 林靖恩沉默3天首回應

拒學風暴為何難解?教科書仍是老師「奶嘴」、108課綱難落實

台灣今年至明年將面臨關鍵選擇 卜睿哲:美中繼續交惡 台不會受益

遠見天下文化舉行2023高峰論壇「逆全球化台灣面臨艱難選擇」邀請到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針對台海局勢做出分析。  記者曾原信/攝影
遠見天下文化舉行2023高峰論壇「逆全球化台灣面臨艱難選擇」邀請到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針對台海局勢做出分析。 記者曾原信/攝影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訪台,昨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的論壇指出,台北定義的「國家利益」方式不一定和華府相同,「如果美中關係繼續惡化,台灣不會從中受益」。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在同場論壇分析,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權力集中,已構建「能打也能談」布局,認為習不會滿足於反台獨,而會直接將兩岸局勢推向統一。

認為美中恐難避一戰 蘇起則稱習「能打也能談」

針對兩岸局勢,卜睿哲指出,兩岸問題不在於選擇接觸或威懾,而是在於如何平衡和整合兩者,「除了一國兩制之外,是否存在一個台灣主流民意可接受的兩岸政治安排?」

他憂心,美國政治家在支持和幫助台灣方面的相關作為過於積極的趨勢,恐激怒北京採取報復行動;儘管台灣與美國緊密結盟,但雙方定義的國家利益方式並不一定相同。

對於兩岸互動情勢,卜睿哲歸結兩種政策傾向,第一種是對中國大陸的安撫和接觸,自從二○○五年以來,這一直是國民黨的首選;第二種是出自恐懼的警惕和威懾,已經是民進黨的首選。

但在卜睿哲看來,問題在於如何平衡及整合兩者。他認為,美中雙方彼此敵意強烈,美中恐無法避免一戰,而美國兩黨一致的反中共識開始發酵,中國境內的民族主義也正在崛起。

卜睿哲建議,台灣的政治領袖應齊聚,創造一套連貫的政策以應對兩岸關係帶來的挑戰,否則「分裂的台灣社會將使自身國際處境更加脆弱」。

就藍綠兩黨的兩岸政策,蘇起分析,在馬政府執政時期,主軸是對大陸「先和後拖」,先經濟後政治,還沒有進入到政治談判,且評估當時習近平剛上台,樂見兩岸穩定,實力對比上台灣也仍有相當籌碼,可惜馬政府很快陷入政治被動。當前,蔡政府與民進黨的選擇是「鬥」,減少經貿以外民間交流,靠攏美國,去年提出「互不隸屬」後,兩岸也不再有談或和的可能。

蘇起認為,台灣已面臨艱難選擇,今年至明年最為關鍵。若「鬥」,面臨內部分裂、外部危險;「拖」則遲早攤牌,因此「和」是最佳選擇,但需要三步走,首先執政黨形成黨內共識,接著有跨黨共識,再來兩岸談判。

至於大陸方面,蘇起認為,隨著拜登趨硬,習也趨硬,尤其「氣球事件」後,大陸認為和已極不易,對台方面,習權力集中,已構建「能打也能談」的布局。

蘇起說,蔡英文提出「互不隸屬」後,大陸對台整體已趨向「鬥」,其中,民間敵視台灣的情緒最令人擔心,因此去年九合一選舉後,大陸開始區隔台灣政府與人民,對政府硬、對人民軟。由於兩岸關係不容易更好,他評估,基本上「習近平會在第三任完成統一,不會再拖下去」。

就「疑美論」,蘇起說,最質疑美國的其實是美國人自己,美國人認為美國無法及時救援台灣。

美國在台協會 蘇起 卜睿哲

延伸閱讀

習近平訪莫斯科 烏克蘭盼北京推動結束俄烏戰爭

中俄心思各異? 國際媒體如何看習普會

蔡奇罕見以中央辦公廳主任身分 陪同習近平訪俄

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台灣能源政策分歧 恐致環境惡化

相關新聞

李尚福明訪新加坡 中美防長會面有譜?

中國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昨天宣布,大陸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將於五月卅一日至六月四日,應邀出席第廿屆香格里拉對話並訪...

海旅會台北辦:對開放兩岸旅遊樂觀

大陸日前宣布,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民眾赴大陸團隊旅遊,但台灣尚未開放赴陸團隊旅遊。展望未來,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

曾積極參與社運 港歌手黃耀明演唱會場地遭取消

曾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香港歌手黃耀明,原本獲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批出場地於8月舉行演唱會,但近日突然收到會展通知取消提供場地。...

維吾爾學生據指入境香港失聯 港府否認稱遭抹黑

國際特赦組織26日表示,一名新疆維吾爾族學生10日從韓國抵達香港後失聯迄今,擔憂他被非法引渡到中國大陸,可能面對拘留。港...

走過16年 港民主派公民黨解散

香港民主派主要政黨公民黨,昨天下午召開會員大會通過特別決議案,決定公民黨清盤(類似台灣的政黨解散)。公民黨主席梁家傑說,...

陸媒:陸今年新生兒 恐不足800萬

大陸出生人口節節降,根據預估,大陸今年出生人口不足八百萬,再創新低,多家醫院都面臨分娩數目下降,有醫院指今年分娩數目減少...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