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開漲24點守住五日線 台積電開在538元

連兩天撞到牛! 太魯閣號車頭凹陷、行車延誤近1小時

3/31【早晨財經速解讀】 多頭大反撲 大空頭Micheal Burry認輸

陸學者直言 南海局勢要比台海危險得多

北京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早前偵測的美艦進入南海的軌跡圖。(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北京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早前偵測的美艦進入南海的軌跡圖。(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台海還是南海?誰的局勢比較緊張,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直言,「笨蛋,是南海」。

周波在南華早報發表評論文章《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It’s the South China Sea, stupid》指出,去年年底在南海發生的中美軍機接近說明真正的危險是在南海,而不是台海。中美風險管控的的關鍵在於中美最終的軍力平衡,而達到軍力平衡之前形勢往往是最危險的。

觀察者網引述報導,周波說,隨著台海局勢日益緊張,南海問題似已平息,事實並非如此。2022年12月21日,一架中國戰鬥機和一架美國偵察機在南海上空擦肩而過,相距僅僅數米。兩方都發佈了視頻片段,並指責對方。

南海比台海要危險得多。中美如在台海開戰,不太可能是因為意外事件。而在南海,我們已經目睹了意外的發生。

周波說,現在發生的事情與冷戰時期頗有類似之處。冷戰初期,有100多名美國和蘇聯飛行員因空中衝突而死亡。兩國因此最終簽署了1972年的《防止海上意外事件協定》。中國和美國也簽署了類似的協議來緩和緊張局面。但是,無論美蘇還是中美的協議都沒有完全發揮其控制風險的作用。

為了避免事故發生,最終的解決方案在於雙方軍事力量的平衡。冷戰的真正教訓不是兩個超級大國建立了一系列信任措施來避免事故,而是因為軍力的平衡,雙方才願意坐下來談。

美國和蘇聯曾是旗鼓相當的敵人,而中國和美國是競爭對手,軍事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中國誓言要在本世紀中葉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現在正加速這一進程。

周波稱,有關中美之間的幾個建議已經擺在桌上了,他認為最容易辦到的是恢復兩軍對話。在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取消了該對話。如果恢復,則不應該老調重彈。

自1998年以來,兩國海軍一直在磋商,並至少進行過三次旨在培養海上「良好船藝」的演習。現在亟需的是進行飛行員空中相遇時專業操守的演習。鑑於飛機的速度,要在特別近的距離內避免碰撞是非常困難的。

兩軍還應探索在差距不大的新領域中建立信任。中美之間的戰略穩定必須包括外太空、網路和人工智慧等新領域。溝通可以先從專家層面開始。

周波說,冷戰變成了長長的和平,這並非單純的運氣,而是兩個超級大國一心想要避免熱戰的結果。同樣,中國和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避免新的冷戰,而是避免很可能由意外引發的衝突。「南海的最新事件告訴我們,和平不會從天而降,和平是需要努力爭取的」。

美國 南海 台海

延伸閱讀

整理包/2月1日新制上路!耗水費開徵、家電換新補助搭配退稅領5千 這市醫療補助最高3萬

拜登首度表態 稱會「處理」中國間諜氣球

中國企業疑向伊朗出售監控設備 傳美國考慮制裁

史博館南海辦公室今揭牌 預計年底重新開館

相關新聞

台灣旅客赴陸 明起快篩即可

大陸國台辦昨晚宣布,自四月一日起,兩岸客運航線執行由雙向要求旅客行前四十八小時內核酸(PCR)檢測結果為陰性,調整為廿四...

兩岸海空直航 國台辦再促恢復

在台灣開放兩岸小三通客運中轉、擴大恢復十個空運客運直航點後,大陸國台辦昨日進一步呼籲,希望台灣落實空中直航恢復規畫,並盡...

蔡總統過境美國 邱太三:料中共軍機增加跨中線

總統蔡英文出訪中美洲友邦,途中過境美國。陸委會邱太三表示,看過往經驗,只要美國對台軍售或有友台法案,「老共至少會在跨越中...

國台辦再談「統一後」 朱鳳蓮: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日前談到「統一後」論述,為他上任以來首次,引發關注。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9日進一步指稱,統一...

習通話沙王儲 沙千億投資陸石化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通話,聲稱自己去年底訪沙舉辦的峰會「對中東地區局勢產生積極影響」,呼籲...

斐濟對兩岸雙重承認?北京:反對一中一台、兩個中國

我國駐南太平洋島國斐濟的代表處名稱由「駐斐濟台北商務辦事處」恢復為「中華民國(台灣)駐斐濟商務代表團」,對此大陸外交部表...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