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病逝享耆壽96歲 BBC回顧任內作為:政治改革乏善足陳

江澤民逝世後,英媒BBC發文稱其是改良者而非改革者。圖為1994年3月中共「八屆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幕,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中)出席參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江澤民逝世後,英媒BBC發文稱其是改良者而非改革者。圖為1994年3月中共「八屆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幕,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中)出席參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前國家主席江澤民30日傳出逝世消息後,全球媒體紛紛進行報導,並且評價他在天安門事件後上台執政十餘年的政治作為。其中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江澤民主要是一位「改良者」,而非「改革者」,其任內貪腐泛濫,政治改革乏善足陳,失業與收入不平等問題廣泛存在。

BBC於江澤民逝世後發表一篇長文,回顧江澤民執政時期的作為。其中表示江澤民生前,是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外,當今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在他治下,中共不斷加強對權力的控制,而工程師出身的他也逐漸擁有了左右大陸政局的能力。即便他2004年卸下官職,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文章回顧江澤民執政經歷的大事,包含他推動大陸與美國關係走出「天安門」鎮壓後的低潮,帶領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啟「中國速度」的經濟騰飛,也見證了香港與澳門的主權自西方國家移交至中共政府。此外中國大陸還獲得2008年奧運和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

但文章強調,江澤民主要是一位「改良者」,而非「改革者」,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改革確保中國共產黨未來的前途。且在他任內,中國大陸貪腐泛濫,政治改革乏善足陳,失業與收入不平等問題廣泛存在。同時江澤民也積極打壓法輪功,且對台立場強硬。

觀諸江澤民政治生涯的記錄,文章引述大陸政治學者吳強分析稱,江有明顯的「投機主義者」的色彩。吳強指,江澤民作為一名技術官僚出身的領導人,並不是中共元老所認為的「自己人」,因此只是在為政權做「守門人」。

對於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吳強認為,這個思想沒有擺脫他技術官僚的局限性,沒有從理論層面上有突破性的升華,作為政治遺產「顯得十分薄弱」。

江澤民 天安門 BBC 習近平 WTO

延伸閱讀

江澤民遊走黨內派系被喻「機會主義者」 提1理論開創中共執政新篇章

江澤民白血病逝世 癌醫:急性發病一個月死亡相當常見

江澤民96歲白血病逝!急性白血病常被誤以為感冒,年長者須注意

曾喊台灣問題不能拖延!江澤民、李登輝交鋒逾十年 台海幾度掀危機

相關新聞

權傾一時 江澤民96歲辭世

權傾一時、主政大陸十三年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昨日病逝上海,享耆壽九十六歲。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昨晚表示,「我們有注意到...

江澤民追悼大會 習近平推崇江推動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中共前最高領導人江澤民追悼大會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悼詞時,回顧並推崇江澤民的一生。習近平稱,江澤...

長者不續命:江澤民之死,與中國的「膜蛤文化」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為長者續一秒。」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已由中國官方證實,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死時96歲。在此刻中國各地爆發白紙運動的時候,宣告江澤民的死訊不免引起巧合聯想。江澤民從退出政治舞台後,無論是其本人或江系上海幫,仍在中國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之中最為奇妙的就是以江澤民為嘲弄素材的「膜蛤文化」,反覆惡搞再現江澤民訓斥記者的經典發言、或是替生死未卜的江祈福續命。膜蛤文化從何而來?昔日教訓香港記者的長者言論,又說了一些什麼?

江澤民「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之前僅9人獲此高規格稱號

周三(30日),前國家主席、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隨後,「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據了解,上一次有如此規格還是鄧小平逝世時。

紐時:防疫掀民怨 悼念江澤民成為習近平新難題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今天病逝。紐約時報分析,江澤民在位時中國社會風氣相對開放,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則因鐵腕防疫而面臨強大社...

長者不續命:江澤民之死,與中國的「膜蛤文化」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為長者續一秒。」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已由中國官方證實,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死時96歲。在此刻中國各地爆發白紙運動的時候,宣告江澤民的死訊不免引起巧合聯想。江澤民從退出政治舞台後,無論是其本人或江系上海幫,仍在中國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之中最為奇妙的就是以江澤民為嘲弄素材的「膜蛤文化」,反覆惡搞再現江澤民訓斥記者的經典發言、或是替生死未卜的江祈福續命。膜蛤文化從何而來?昔日教訓香港記者的長者言論,又說了一些什麼?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