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繁體字、會唱中華民國國歌 學者揭江澤民個性:最不像共產黨員的領導人

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在位期間,兩岸關係從試探摸索到尖銳對峙,幾度引發台海危機。不過,江澤民當年在會見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時,卻曾脫口提及他在民國時代念書,因此會唱中華民國國歌,也會背國父遺囑。而比起簡體字,江澤民更喜歡繁體字,也喜歡老上海的事物。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分析,兩岸間最大的癥結點是「定位」問題,對其他中共領導人而言,「中華民國」四字不會也不敢從他們口中說出,但對江澤民而言,這可能不是一個禁忌。儘管兩岸政治定位非江一人說了算,但至少江敢有更多的嘗試。
王信賢指出,江澤民當時倚重亦師亦友、已故海協會長汪道涵處理兩岸關係,而汪在兩岸關係上扮演的和緩角色,是非常正面的。不過,他也表示,1995年至96年的台海危機,當時北京決定試射飛彈,兩岸關係在某種互動上是回不去了。當時台灣正實施第一次民選,台灣的本土化與民主化同時進行,自主性已經出來,彷彿家裡在辦喜事(第一次民選總統),而北京卻送來兩顆飛彈,台灣人心裡從那時開始已出現另一種轉折。
提到江澤民的「民國」成長背景、技術官僚的實事求是性格,以及本身外向多元個性使然,王信賢認為,江與拘謹、受條條框框限制的共產黨員截然不同,「江澤民是最不像共產黨員的領導人」。
王信賢說,如今大陸社會越管越嚴,官方對民間的壓制越來越大,民間的反彈引起一股投射,江去世後,大陸民間可能會有一陣懷念,類似於當年周恩來、胡耀邦逝世時引發的懷念潮,這對中共來說,特別是習近平,是會有所顧忌的。
評價江澤民主政時期,可分為1989年至2002年的「完全執政」,以及2002至2004年等兩個時期。王信賢以「三七開(三成負面,七成正面)」評斷前一個時期,七成正面的作為包含鄧小平南巡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以及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大陸是有助益的;負面則是,對社會的壓制沒有鬆手,特別是對宗教。
王信賢指出,2002至2004年江澤民干涉太多,儘管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無明確任期,但當時若能跟總書記職務一起交棒給胡錦濤,他可以立下很好的典範。
有關江澤民形象,近年大陸出現特殊的「膜蛤文化」之說,可能與江總是戴著大黑框眼鏡,把西裝褲穿在胸部以下,以及不拘小節的性格等有關,被部分大陸網友戲稱為「蛤蟆」,這幾年大陸網上還出現懷念、甚至膜拜江執政時期的言論。2014年微信還出現「江選研討會」公眾號,發布江的許多趣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