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緩 黃介正:台或應考慮對兩岸關係行頂層設計

中美台三地今年重要政治性事件:中共二十大、美國期中選舉與台灣九合一選舉陸續落幕,緊接著2024年還將迎來台灣與美國的總統大選,同時也是大陸告台灣同胞書45周年的時間點。在今年三大政治日程告一段落後,中美台之間也迎來些機會窗口。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兼駐美代表黃介正28日在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舉辦「中共二十大後的兩岸暨港澳關係前瞻」座談會上提出,在這些機會之窗顯現的同時,台灣是否要對兩岸關係進行頂層設計?他認為這將會是台灣的嚴峻挑戰,且存在著時間壓力。
黃介正指出,2024年1月至11月美國總統大選間,需要進行一些兵推跟演繹。包括明年兩會中共會否推出新的論述?2024年元月告台灣同胞書45周年,中共會否在那個時間點做些什麼來影響台灣總統大選?另一方面,美國的新任議長何時到訪等等,這些充滿變數,且都不是台灣可以主控。
黃介正分析,目前美中間有「敢於鬥爭」與「風險管控」意向。但就美中戰略長期競爭而言,敢於鬥爭意志不變,風險管控意向會變。現在剛好處於雙方都想要、具備風險管控意向時間點,但這段時間多長不清楚。
黃介正分享其在華府觀察指出,在期中選舉、拜習會後,華府風向改變。美中雙方鬥的態勢放緩,而這個變化是一扇窗,能開多久未知,台灣要思考現在面對的「機會之窗」。
兩岸政策協會現任常務監事譚耀南認為,美中關係在拜習會後有變化,要建立控管風險、分歧。而大國確立往正向發展,大國共治處理關鍵型問題對台灣是好事。
至於中共會否單方面立法定調兩岸關係?黃介正表示悲觀。他認為現在中共已在台周邊展開常態化戰略行動,以行動答覆台海的爭議。中共面對台灣問題、面向國際法律戰已經展開。但台灣自身對法律執行與挑戰,都必須做思考。
譚耀南則指出,中美護欄、控管分歧意向是清楚的,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不清楚。台灣作為主權民主國家,是否應該有頂層設計?能不能跟需不需要是兩回事。目前台灣定位跟立場清楚明確,台灣朝野在「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堅持現有生活方式」上分歧不大。他認為兩岸有機會在明年三月過後到明年六七月恢復民間交流,這是機遇之窗。建立相對友善、恢復互動氛圍,不試圖解決紛爭。不改變現行框架(美台關係、法律架構),但也要對岸釋出意願與善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