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恢復各項溝通那兩岸呢? 江啟臣籲蔡總統積極作為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峇厘島舉行峰會之後,如何影響美中台灣關係受到矚目。立委江啟臣指出,拜習會重點在各取所需、減緩緊張,換取處理國內議題時間空間。他呼籲台灣不可忘記兩岸進行理性對話必要性、蔡英文總統應有積極作為。
由啟思民本基金會舉辦的「啟思國際專家論壇」,17日上午在立法院群賢樓召開,邀集學者討論中共20大及G20後的美「中」關係與台灣的因應之道。啟思民本基金會董事長江啟臣指出,拜習雖然恢復對話,但在台灣問題上仍停留在管理歧見狀態中,「雙方是畫紅線、找共識的對談,轉身離開繼續競爭」。
江啟臣認為,拜習會營造緩和,但對抗、競爭態勢沒有改變,兩岸或許會因為美中對話得到暫時安寧,但不是長久之計。台灣應該在中美競爭夾縫中設法找到自主定位,而不是被動受美中決定未來。尤其台灣不可只看到美中對抗,忘記兩岸進行理性對話必要性。他呼籲蔡總統除了喊口號「願與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外,更應有積極作為。
江啟臣強調,美國有一中政策,中共有一中政策。美中台大三角是美中台、小三角是藍綠紅,兩個三角最大的平衡點是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內部擴大這個最大公約數,是美中台跟紅綠藍維持平衡跟進行對話的關鍵。
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則指出,拜習會後雙方關係已經有所轉圜,因雙方感受到關係惡化不利於各自成長與發展,需要互釋善意。會後中國大陸官方文字敘述,是肯定拜登(Joe Biden)在一中政策下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獨」等等,希望美方「能夠遵循總統先生承諾繼續做下去」。黃解讀,這是「把拜登跟美國政府分開,給拜登做很多面子,『你下面的人沒好好做』,才希望美方根據總統承諾」。
黃奎博提到,美國跟大陸各種高層溝通管道現在已經開始、台美溝通管道也一直持續,現在剩下的是「台灣跟中國大陸溝通管道,什麼時候可以恢復」。他強調,認為兩岸沒互信難以恢復溝通的說法不成立,「難道拜登跟習近平互信很足?冷戰時美蘇系列武器管制與裁軍談判互信很足?」他認為,互信高低跟是否接觸協商談判並不具備絕對的連動關係。他呼籲蔡英文總統應該扮演角色,召集國是會議或者國是論壇,透過討論提出兩岸恢復對話的路線圖,不然「8年時間就這樣蹉跎了」。
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則提出,拜習會後,雙方已成立連絡機制,明年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訪陸,「將來這機制可能高過經貿機制」。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坐在拜登左邊,是否會恢復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戰略經濟對話,「也許往這方面走」。
未來會怎樣?郭認為,有兩因素很可能對當前穩定機制有破壞作用。一個是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共和黨會顯示「共和黨才是真正對中國強硬的」,友台法案還會不斷出來;眾院新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議長也可能來台訪問。拜登會不斷強調美國政策一貫,但他沒辦法控制共和黨。
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明年開始的台灣總統大選,很可能有意外出現。民進黨到目前為止還是抗中保台,雖然還不見得有成效,但明年後年選舉期間還會出來,這對美中台關係會造成什麼影響,是另一個比較大變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