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拳擊/裁判認定「傷重無法出賽」 甘家葳無緣打金牌戰奪銀

誤入自設陷阱…每日郵報:共軍潛艦黃海遇難 55官兵恐全罹難

亞運軟網/男團連掃9局擊退印尼 搶下金牌戰門票

吳玉山:應以舉國之力研究「習近平現象」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指出,「再毛化」可能並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密切關注中國大陸的變化。(記者廖士鋒/攝影)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指出,「再毛化」可能並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密切關注中國大陸的變化。(記者廖士鋒/攝影)

政大東亞所12日下午舉行《一個人或一個時代:習近平執政十週年的檢視》新書發表會,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發表專題演講解析「習近平現象」,吳玉山指出,習近平執政十年,大陸發生翻天覆地巨變,影響及於全世界,從理論觀點來看,可納入「比較共產主義」面向進行疏理。

吳玉山提到,以共黨是否壟斷權力把威權體制分為兩種,非共威權主義、黨國體系(再分為極權主義與後極權主義),極權主義最簡單的講法就是「把權力集中到無限、擴張到無限」,習近平現象表現出這兩個特色,即權力集中跟兩面向擴張。

他指出,習近平統治之下,權力反向集中,制度化開始倒退、黨國對社會控制不斷加強,如果把習近平時期中國大陸政治發展以及其他共產國家體制發展放到一個框架,可用「再毛化」理解,吳玉山特別表示,當代另一個重要共產主義國家越南也出現相當程度往回頭路走的情形,如「阮富仲現象」,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也已經是第三任。

至於對台關係,吳玉山提到,北京從「民族偉大復興」與「美中戰略競爭」兩個思維看待對台政策,這兩種思維,一個是民族主義思維,另一個是國際戰略思維,也恰恰是俄國總統普亭今天對於烏克蘭態度的兩個註釋,「這是兩個最主要促使他發動戰爭的動機」。

吳玉山呼籲,對習近平現象持續性判斷,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研析習近平現象「真的是重中之重,我覺得以舉國之力來做這件事情是應該的,不然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他也指出,對於一個影響我們這麼深遠的地方,我們的了解是那麼那麼的少,而且很多人因為經驗不愉快,更不想要了解,「好像了解前提得要是好心情」。他強調,中國大陸是不可以不被理解的,「我們可能是全世界最需要理解他的地方」。

最後他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十年以前,以為鄧、江、胡,接下來就是順著發展趨勢往下走、習近平會是中國共產黨最弱的領導人,現在其已經把中國帶到「再毛化」,一切都已經跟以前大大不相同,「我們也不要把這個當成是一定不會改變的」。

吳玉山拋出的問題是,有沒有可能這是那時代、受那樣教育、有那樣想法的一群人,剛好在節骨點上掌握權力,把這個趨勢逆風往前帶,因而產生非常大結構性衝突,而不是自然、順理成章發展趨勢?有沒有可能傳統「現代化理論」還是有一些道理?「如果這樣我們要準備的,不只是未來五年習是常數,而是大陸還是很可能發生很大轉變,我們得要花多大工夫、時間、精神,去密切了解、關注他(中共)的變化,如果不這樣做,怎麼曉得會是什麼樣的力量會影響我們?」

習近平 北京 中共 共產黨

延伸閱讀

習近平的新黨國體制 學者:將現政治繼承問題

學者:習近平10年 台灣在中共決策序列被往前

權力大洗牌?中共二十大分析 最高權力層將如何改組

中共會與西方脫鉤? 學者喊「絕對不會」背後原因曝光

相關新聞

每日郵報:共軍093潛艦在黃海遇難 55官兵恐全罹難

中國解放軍093「商級」核動力潛艦8月下旬傳出在台灣海峽發生嚴重事故,當時遭到中國官方否認,每日郵報3日報導,一份英國國...

十一長假陸客赴港 料將破百萬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預計,「十一」黃金周假期大陸訪港旅客人數會超過100萬。香港電台報導,崔定邦在電台節目上說,黃...

團客開放 陸委會:給大陸一點時間

陸委會上月宣布恢復兩岸觀光旅遊規畫,如今一個月準備期滿。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昨天坦言,仍未收到陸方回應,但也了解大陸的部門...

打貪追溯30年 人行前高官遭訴

大陸最高人民檢察院昨日通報,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前黨委委員、副行長范一飛涉嫌受賄一案,近日已由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

陸白皮書劍指美 反擴大軍事同盟

中美關係牽動國際局勢,中國大陸國務院昨發布最新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內容多劍指美國。其中...

陸生盼入健保 李大維:不久有好消息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昨天赴金門大學與十多位陸生座談。其中,浙江的陸生反映希望能夠納入台灣健保,李大維回應,會跟主管機關反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