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發表70歲感言:幸運生活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

來自台灣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他70歲生日前發表一篇2,000餘字的感言稱,他1979年擔任馬山連連長駐守金門時泅水至廈門,「回歸祖國恰逢其時,目睹也參與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的經濟增長奇蹟」。他並表示,未來他將為「民族復興大業」的最終完成繼續竭盡所能。
大陸網路媒體《觀察者網》近日刊登題為「七十感言—林毅夫: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民族復興時代」的文章。
文中對於當年選擇離開台灣來到中國大陸的原因,林毅夫的解釋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只能有賴於10億人口的祖國大陸的全面發展和強大,而且,大陸的發展不僅可以給台灣人民進一步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也會讓台灣終於可以擺脫百多年來作為低人一等的殖民地或作為棋子任列強擺布的命運。」
林毅夫在文中自詡為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六代為復興民族而努力的知識分子。他並例數個人成就,包括,1994年在北京大學成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為國家發展研究院),如今成為大陸的高端智庫之一;2008年出任被稱為世界上經濟學家最高職位、歷來只有美歐著名經濟學家才有資格擔任的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主管發展政策的首席經濟學家。
結束在世界銀行的工作後,林毅夫回到北京大學創立「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推動總結自中國發展經驗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自主創新。
林毅夫稱,迄今他已獲得歐美港澳等海外十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成為首位獲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國經濟學者,並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成為獲得中共中央頒授「改革先鋒」稱號和獎章的百人之一。
林毅夫在文章最後表示,他已經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年。「瞻望前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新格局中當以不知老之將至以及春蠶到死絲方盡來勉勵自己,為民族復興大業的最終完成繼續竭盡所能以回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關心我、照顧我、鼓勵我、支持我的眾多親長、老師、朋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