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馬之星驚傳故障!389名旅客海上滯留3小時 拖船救援

15縣市大雨特報、雲嘉大雷雨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

好熱「可以換季了」 彭啟明:下周颱風、鋒面、西南季風都可能

中美外長將會面 胡錫進:多數中國人期待王毅更強硬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左)即將與美國務卿布林肯(右)在印尼G20場外會面。(風聞社區)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左)即將與美國務卿布林肯(右)在印尼G20場外會面。(風聞社區)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即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見面,大陸媒體人胡錫進稱,中美高層接觸仍然受歡迎,但華盛頓的對華惡劣態度把整個中國社會惹毛了,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希望中國高級外交官多展示強硬態度,當面教訓美國高官。

G20外長會將於印尼舉行,王毅與布林肯將於場外會面,被認為是中美坦誠交換意見的一個機會。

大陸鷹派媒體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王毅與布林肯將提供中美外交的一次重要接觸,但整個中國社會對美國以及對中美關係的態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這重置了中美官員交流的中國社會心理背景。

過去,中國社會普遍希望保持良好的中美關係,並且認為它不僅在外交上重要,而且那樣的中美關係構成了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力。彼時的中國社會還有一個基本的信念,那就是認為中美關係有保持良好的很大努力空間,也值得做出相應的努力。很多人關心中美高層接觸,也對它們取得成果抱有期待。

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中美關係螺旋式惡化已成事實,中國社會形成了一個相當普遍的認識:美國就是要遏制中國,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的大趨勢已難逆轉。人們看到,中美高層接觸有時也能釋放一些積極的緩和信號,但它們都是不可持續的。華盛頓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它的對華戰略威逼一波緊似一波,可謂緩一步,進兩步。

中美高層接觸仍然受歡迎,但中國人對它們能夠取得成果不再有要求,轉而認為沒談出成果,哪怕談崩了,都是正常的。甚至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希望中國高級外交官多展示強硬態度,當面教訓美國高官,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每次中國官員如果對美方說出硬話、重話,中國輿論就會報以歡呼。

可以說,華盛頓的對華惡劣態度把整個中國社會惹毛了,而且這幾年中國與美國反復鬥爭,這些鬥爭極大沖散了一些人原來存在的恐美情緒。貿易戰剛打的時候,中國人非常擔心它對中國經濟產生扼殺性影響,但打了幾年,中國的經濟沒有垮,倒是美國原來遠看著的威嚴被打掉了,中國人發現原來美國的本事就那麼大,根本不能把中國怎麼樣。美國嚷嚷「脫鉤」,中國人也發現,脫不脫鉤,根本不是華盛頓政治精英說了算的,只要中國不搭理他們,他們就無力扭轉中美貿易的大局。

中國人並不想與美國關係不斷惡化,但如今認清了美國就是不接受中國崛起,所以就對中美的僵局既來之則安之了。人們並不支持中國主動挑事,但非常支持中國堅持本國利益,如果因此中美關係更加緊張,人們願意順其自然。大多數人主張放棄幻想,不主動推動,但要為更加惡化的中美關係做好準備。比如,要為在台海或南海有一天美國挑戰中國核心利益時爆發中美軍事對抗做好準備。

胡錫進說,中國上述新的社會心理會對中國外交官與美國打交道的方式產生背景性影響,美方對中方施壓將會變得越來越難。

美國 華盛頓 王毅 布林肯

延伸閱讀

美中競爭站哪邊?菲律賓總統:兩頭大象打架 我們是小草

王毅布林肯會晤 台灣問題將是重點議題

王毅將與布林肯會晤 陸外交部:布的言論是顛倒黑白

菲總統小馬可仕:南海爭端不是菲中關係的全部

相關新聞

陸外交部升級對美國反制措施:取消與暫停八項合作

大陸外交部對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前譯波洛西)訪台,5日宣布制裁裴洛西及其直系親屬後,又再宣...

大陸外交部宣布 制裁裴洛西及直系親屬

對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大陸外交部5日下午宣布制裁。

香格里拉對話登場 美中防長握手

第廿屆「香格里拉對話」安全論壇二日至四日在新加坡登場,據大陸官媒「環球電視網」記者團微博二日晚間消息,大陸防長李尚福與美...

馬斯克旋風訪陸 路透:曾見丁薛祥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昨結束兩天的中國大陸訪問行程,馬斯克此行見了三位中國的部長,及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和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

南海上空遭遇 美中互控對方挑釁

美中防長在新加坡會談機會渺茫,兩國戰機倒是提前交鋒。美國軍方五月卅日表示,一架中國戰鬥機上周飛到距離一架美國偵察機機頭四...

美拒撤銷制裁 陸回絕防長會面

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六月二日至四日登場,五角大廈廿九日表示,北京正式回絕華府提出,兩國防長奧斯丁與李尚福場邊會談的要求...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