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明華園第三代突面癱半身麻痺!像木乃伊查不出病因

陸疾控中心前主任首證實:武漢病毒研究所曾被搜索 不應排除外洩可能性

罕見承認防疫政策有缺陷 林鄭月娥:不會向香港人道歉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圖/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圖/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6月14日)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香港政府原本可以推動更有力的疫苗接種措施防止老年人死亡。彭博社指出,林鄭月娥罕見地承認她領導的香港政府在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上存在缺陷。

Omicron變種在香港帶來的第5波疫情總共造成9000多人死亡。根據香港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約55%的死亡案例來自養老院及殘障人士護理院,超過95%死亡案例為60歲或60歲以上的老年人。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3月發表的一篇報導中指出,Omicron疫情開始席捲香港的時候,香港還有50萬名70歲以上的老人沒有接種疫苗。與許多其他地方一樣,香港優先為老年人接種疫苗,但由於當地媒體報導有人在接種疫苗後死亡,導致人們一直擔憂疫苗安全性,再加上香港的病例數此前較低,許多老人當時遲遲不願接種。由於老齡人口疫苗接種率較低,香港新冠死亡率還曾一度升至全球最高。

彭博社記者問林鄭月娥是否會為她任內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向香港人道歉,林鄭月娥回應說:「不會。我想向我的丈夫和兒子們道歉,因為他們為支持我為香港人服務的使命以及把香港建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做出了犧牲。」

林鄭月娥即將卸任香港特首。她執政的5年,香港經歷了由反對修改逃犯條例而引起的嚴重的反政府街頭抗議活動。抗議活動爆發一年之後,中國人大通過並頒布了香港國安法。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均指責該法的目的是扼殺香港的民主自由。

林鄭月娥在採訪中否認了是她推行的政策導致香港出現60年來最快速的人口下降的現象。她說,香港依舊具備競爭力。她還說:「人口的進出流動剛好說明為什麼一座城市始終具有吸引力。」她還否認自己的兩個兒子打算在香港之外的地區生活居住。

2020年8月,美國宣布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等11名中國及香港官員實施制裁,目的是懲罰中國對香港異見人士採取的行動。白宮發表的聲明指出,北京實施嚴厲的國家安全立法,破壞了香港的自治,「為審查任何被認為對中國不友好的個人或機構奠定了基礎」,「林鄭月娥是行政長官,直接負責執行北京方面壓制自由和民主進程的政策」。

3個月後,林鄭月娥在接受香港國際財經台(HKIBC)訪問時,被問到美國政府的制裁是否給她生活帶來不便,她回答說因為制裁所以要停用銀行戶口,政府支薪給她也是用現金,「我是每天使用現金,買所有東西,我有大量現金在家」。她還說,因為維護國家安全而受到制裁是她的榮幸。

昨天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林鄭月娥又被問到與制裁相關的問題。她表示,由於受到制裁,現在她依舊採取現金支付方式。她還表示不會試著推翻這些制裁。她說:「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又不熱衷於去美國。我在美國也沒有資產。我希望有一天,美國當局會意識到他們做錯了什麼,他們應該糾正自己的錯誤。」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香港 香港特首 林鄭月娥

相關新聞

陸外交部升級對美國反制措施:取消與暫停八項合作

大陸外交部對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前譯波洛西)訪台,5日宣布制裁裴洛西及其直系親屬後,又再宣...

大陸外交部宣布 制裁裴洛西及直系親屬

對於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大陸外交部5日下午宣布制裁。

李尚福明訪新加坡 中美防長會面有譜?

中國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昨天宣布,大陸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將於五月卅一日至六月四日,應邀出席第廿屆香格里拉對話並訪...

海旅會台北辦:對開放兩岸旅遊樂觀

大陸日前宣布,恢復旅行社經營台灣民眾赴大陸團隊旅遊,但台灣尚未開放赴陸團隊旅遊。展望未來,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

曾積極參與社運 港歌手黃耀明演唱會場地遭取消

曾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香港歌手黃耀明,原本獲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批出場地於8月舉行演唱會,但近日突然收到會展通知取消提供場地。...

維吾爾學生據指入境香港失聯 港府否認稱遭抹黑

國際特赦組織26日表示,一名新疆維吾爾族學生10日從韓國抵達香港後失聯迄今,擔憂他被非法引渡到中國大陸,可能面對拘留。港...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