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美國「晶片法」通過後 將推台駐美機構正名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25日公布一份野心野心勃勃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其中包括高達520億美元投資的《美國晶片法》(CHIPS for America Act)。據《南華早報》報導,一旦《美國晶片法》通過,美國國務院可能著手將我駐美機構正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
台灣駐美代表處目前正式名稱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南華早報》稱,該法案將反映「台灣和美國之間實質性的深化關係」。目前,美國65%以上的先進晶片供應來自於台灣。
去年9月,英國《金融時報》就曾報導,美國資深官員與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交部長吳釗燮舉行特殊管道對話,美國正考慮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金融時報》當時指出,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案得到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力挺,國安會內部和美國國務院處理亞洲事務的官員也廣泛支持此事,但仍需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最後拍板定案。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去年9月中應邀在三三會演講後,在問答相關提問時曾表示,雖事涉敏感,但目標和方向是確定的,只是要拿捏較好的時機點,「我們樂觀其成」。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去年9月13日例行記者會回應此事時表示,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係,包括不得將台灣駐美機構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的和平穩定。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7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時也要求美方,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玩火打牌。
《環球時報》去年9月曾在一篇社論中警告,如果美國改為用「台灣代表處」作為台灣駐美機構的名稱,「屆時中國從美召回大使完全可以預期,而且這很可能是中方外交上的『最低反應』,否則的話中國無以為一個『中國原則』立威」。
美國之音指出,《2022年美國競爭法》旨在加強美國的競爭力,以便與中國進行抗衡。拜登稱,該法案將使美國在今後幾十年裡,在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022年美國競爭法》綜合了多項以前的議案,包括眾議院外委會資深共和黨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推出的《美國晶片法》。根據該法案,美國將創立「美國晶片基金」,撥款520億美元鼓勵美國私營部門投資半導體生產等。
《2022年美國競爭法》還包括多項涉及台灣的條款,包括強化美台夥伴關係,以及去年由兩黨眾議員推出的《台灣和平與穩定法》和《台灣國際團結法》的內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