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國殤之柱創作者駁騙局說 稱國安法下絕不進香港

香港大學校方將紀念六四事件的雕塑「國殤之柱」從校內移走,但爭議至今未平,前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日前稱國殤之柱是一場「騙局」,引來創作者高志活的反駁。
美國之音報導,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接近1/4世紀的國殤之柱在耶誕前夕突然被校方移除,剛卸任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的李國章元旦出席商業電台節目時解釋校委會的決定。
李國章說,國殤之柱的創作意念並非源自六四事件,「美國不要它。他(高志活)來到香港找到支聯會,把這條柱改為紀念『六四』,但那些人、那些像,全都不是中國人的像,是外國人的像,怎會是紀念『六四』?」
對此,創作國殤之柱的丹麥藝術家高志活表示,他在1993年到1995年創作國殤之柱,目的是創作一座紀念碑,記錄世界各地具有標誌性的反人類罪行,作品上人臉包含不同種族。
高志活先後在全球樹立了4座國殤之柱。他說「每個地方的雕塑都是相同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以強調無論發生在何處,這些罪行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香港的作品則另外設計了底座,以中英文刻著「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The old cannot kill the youngforever)。這是出自當年天安門廣場學生的對話。
國殤之柱遭港大突然拆除,高志活說,已委託律師與港大校方交涉,期望可以在一個月內把國殤之柱從香港運往歐洲,但自己已決意不會踏足香港。
他說:「對於我來說,香港已不再是安全的地方」。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外國人有可能因發表反對中國政府和香港的言論而入獄,「如我來到香港,我肯定會發表反對香港政府的言論,但我不能肯定,香港的法律能保障我的言論自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