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美中應討論維持有意義的一中概念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2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年度晚宴上,與美國前駐北京大使芮效儉談論尼克森當年與中國處理台灣問題的經驗教訓時表示,當前美中應通過討論,維持「有意義的一個中國概念」。從當年尼克森訪華與毛澤東達成諒解所得到的經驗是,美中領導人應當私下討論他們計劃的共存原則。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季辛吉回憶1971年祕密訪問北京時,中國堅持要按自己的方案談台灣問題,否則美中關係正常化免談。後來尼克森訪華時見毛澤東,毛澤東在台灣問題上表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解決台灣問題「可以等一百年」,從而在中美建交談判上表現出靈活性。
季辛吉表示,從當年尼克森訪華得出的經驗教訓是,兩位領導人應該私下討論他們計劃共存的原則,然後指導各自的政府去做。
芮效儉則在演講中指出,與冷戰時期東西方在柏林對峙不同的是,台灣問題處理不當可能引發美中之間直接的軍事衝突。
曾親身參與美中建交談判的芮效儉表示,雙方建交時同意的一個中國框架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一個穩定的和可持續的現狀,必須基於一個中國的立場,美國只能與台灣發展非官方關係,這也是允許台灣過去40年繁榮的基礎。
在與季辛吉和主持人的對談中,芮效儉說,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中最危險的時刻,而台灣危機將是一場反向的古巴導彈危機。因為古巴導彈危機中,地緣政治因素都有利於美國,而在台灣危機中,地緣政治因素都有利於中國,台灣與大陸的距離比古巴與美國的距離更近。
芮效儉認為,如果美中因台灣發生衝突,中國不知道美國的目標是什麼,美國也不確定中國的目標是什麼,核戰爭的風險將會出現。讓古巴導彈危機如此危險的是,美國對於古巴是否安裝了核導彈的情報是錯的,而台灣發生危機時,情報仍有可能是錯的。
芮效儉呼籲中美通過有技巧的外交處理這個非常危險的問題。他強調,當務之急是恢復中國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信心,中國也需要恢復美國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目標的信心。 如果中國對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信心,台海形勢就不可能穩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