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若繼續挑戰中國 學者:不排除斷交

不滿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中國外交部昨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多名學者稱,召回大使舉動在中國外交史上非常少見,說明立陶宛已觸犯中國核心利益,中國與立陶宛於1991年建交,若未來立陶宛繼續其挑戰中國的舉動,不排除走到兩國斷交的局面。
新京報報導,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0日表示,中國相關部門已表明嚴正立場。他再次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財新網披露,中國現任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2018年2月到任;立陶宛現任駐北京大使米凱維切涅,2020年12月到任。去年10月立陶宛政局因議會改選出現重大變化,兩國關係頻現負面訊號。
據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表示,從外交上講,召回大使是嚴重程度很高的一種行動,僅次於斷交。很顯然,北京對立陶宛近期的行為予以力度極大的反擊。
他指出,立陶宛允許民進黨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比此前捷克議員訪問台灣還要更嚴重,因議員不能代表政府行為,而立陶宛這次則是政府行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觸犯到的是大陸的核心利益,已影響到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召回大使的舉動意在傳遞絕不接受的明確態度。這一舉動在大陸外交史上非常少見,也說明兩國關係已遇到嚴重挫折。
至於歐盟的反應,崔洪建表示,儘管歐盟一貫強調外交一致性,但在此事上可能會出現分化。部分國家可能會對立陶宛表達某種支持,但其他國家則不會認同在涉台問題上採用立陶宛的方式,預計歐盟不會在短期內就此事形成統一立場。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