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祭台灣鳳梨禁令 陳吉仲:不符國際作法是傷害自己

中國大陸從今年3月1日開始,禁止台灣鳳梨出口中國大陸,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接受廣播寶島新聞網專訪,他再度抱怨表示,中國大陸這樣的做法不符合國際規範,中國大陸是一個農產品大量進口的國家,若與政治綁在一起對待國際社會,會讓其他自由貿易國家團結起來,「他(中國)本身會受到傷害」。
陳吉仲針對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表示,鳳梨僅只是一張骨牌,之後會有一連串惡夢;中國對於國際貿易的處理,從澳洲的紅酒龍蝦經驗,到很多國際上的農產貿易,最後便變成兩個不同區塊,會變成體制上的決策,若與政治綁在一起,會上其他自由套一國家團結起來,最後中國大陸本身會受到傷害。
陳吉仲表示,2月25日傍晚5、6點時,我方第一時間有收到對岸中國海關總署來信,告知從3月1日開始禁止我國的生鮮鳳梨賣到中國大陸,主要是因為有介殼蟲問題,因此暫停輸入鳳梨;一般處理兩國貿易時,有問題會先通知對方,再採取相關討論,然後再採取各式各樣貿易措施,如中國大陸這樣直接宣布暫行我鳳梨輸入,與一般國際貿易規定完全不符合,因此我防檢局立刻回信,也同步向總統、行政院長報告;隔一天中國大陸回信,認為這樣的禁令是基於對方的法律。
陳吉仲說,介殼蟲一般在鳳梨上很常見,對岸也有兩種以上介殼蟲,因此,我方回信請農委會防檢局與對岸管道直接他們(中國大陸)說明,遇到介殼蟲的問題,一般經過燻蒸就可以進去對方國,為何是暫停輸入,他希望兩邊有機會可以針對這議題,可以坐下來解決。
陳吉仲表示,這次鳳梨事件,是中國大陸農產貿易片面決定,最後傷害的會是自己,影響的是中國大陸本身,中國大陸本身是糧食進口大國,這樣的國際規定若亂掉了,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現場主持人問,我國是否可以反制,畢竟我國也有進口大陸的金針、香菇等等,能否反擊做對等的事情?陳吉仲說,「不用啦、這樣我們不就跟中國一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