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風情/搶特首寶座 前任鬥現任
香港看海闊潮平,實則暗湧翻騰,有點像林夕歌詞的「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頭仍聚滿密雲」。最新一朵烏雲,聚在前特首與現特首的眉頭,眾人則莫名其妙,不知他們爭那協商產特首所為何來。
至少在過去八年間,香港最尖銳的矛盾都在選舉上,主要是特首怎麼選、立法會議員怎麼選,由之有了當年的占領中環,再演變為雨傘運動、反送中浪潮,以及由這一浪潮中產生的區議員選舉之爭。
去年九月香港立法會選舉叫停,民主派議員總辭後,今年九月可能再選的立法會,看似沒多人熱心,反而是明年才選的特首,因前特首和現特首明鬥,提前成為焦點。所謂明鬥,說來不複雜,就是前任特首梁振英提出,香港特首可經協商產生,這不違反也不用修改基本法,他還特別提到不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此論一出,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立即回嗆,說無論從歷史發展角度,或對社會帶來的效益,經選舉方式產生特首較好,應該沿用,且北京一直有誠意推動選舉。而如果要改用協商方式產生特首,就得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即香港特首產生辦法。
梁振英以更重之言回擊,說如果香港「實際情況」導致美國政府傀儡當選特首,「我們還要選舉嗎?」林鄭月娥及其身邊人,亦數度回擊。但捲入戰圈者不多,因都猜測這前特首還想再續前緣,現特首又極想連莊而坐。但特首的協商和選舉,有差別嗎?
反送中運動,特別是港版國安法一役後,香港政治狀況大變,香港的政制則有待大變。以前兩天香港特首視訊述職而論,北京要強調的就一條,「愛國者治港」,及由之落實對香港的「中央的全面管治權」。
現在看來,治港的「愛國者」標準已非鄧小平那三條,香港的政治生態已經大變。參選特首的,未來肯定都是新標準下的「愛國者」了,現在要爭的只是「愛國者」怎麼踏上治港之位。透過香港圈內一千二百特首選委投票上位,還是由北京主持「協商」上位,是個人盤算,還是大局著眼,看來也沒多少人著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