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後還將探日 大陸預計明年發射太陽探測衛星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去年底成功登月並取回月壤,據新華社報導,大陸下一步還將展開「探日」任務,預計明年上半年發射第一枚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
為何要探測遙遠的太陽?大陸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探日項目首席科學家甘為群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時表示,太陽的異常活動同樣會衝擊現代人的生活。
太陽距離地球平均達1.5億公里,一旦「發威」,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產生的磁雲會裹挾大量帶電高能粒子,直奔地球而來,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電磁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
2003年萬聖節期間,多枚科學衛星就因此遭受不同程度損害,全球衛星通信也受到干擾,GPS定位大受影響。這次太陽風暴事件被稱為「萬聖節風暴」,因此持續對太陽活動進行監測非常有必要。
甘為群表示,大陸第一枚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的設計目標就是揭開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及相互關係,預期在軌運行不少於4年。
ASO-S還可通過監測日冕物質拋射在太陽上的爆發情況,預報對地球的可能影響,提前1至3天提醒人們做好防護工作。
甘為群表示,為避開地球大氣的影響,人類早期曾通過氣球觀測太陽。但隨著太空時代到來,完全脫離地球大氣影響的科學衛星成為研究太陽的主力。
ASO-S可測量太陽磁場及觀測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耀斑,預計在距離地表720公里的地球極軌工作,可以滿足近乎24小時連續觀測太陽的要求。
甘為群稱,對於太陽觀測能力的優劣不能以距離太陽遠近來衡量。美國曾在2018年發射「帕克」太陽探測器,旨在近距離觀測太陽。「帕克」預計2025年會運行到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與太陽中心僅有9.86太陽半徑(約690萬公里)。
但由於沒有哪個儀器可在數千攝氏度的高溫下正常工作,因此「帕克」上的探測器只能在擋板後面工作,測量太陽附近衛星經過地方的環境參數。
《環球時報》表示,ASO-S預計今年底完成飛行樣機研製,2022年上半年擇機發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