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香港人抑鬱指數創新高 大學研強光治療

香港疫情嚴重之下,香港人抑鬱者大增,抑鬱指數再創新高,香港兩間大學研究全球先行的「強光治療」,令其中俗稱「貓頭鷹型」的抑鬱症患者治癒機率倍增。
香港心理衛生會周四公布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人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其中女性及18至44歲的成年人多呈現抑鬱及焦慮症狀,他們壓力來源主要來自疫情、家庭及朋友方面。
這項調查在去年中舉行,透過問卷及電話,為1300多人做抑鬱測試,在測試中,「應關注」群組較2018年的調查上升超過3個百分點;「臨床組別」,亦增加近2個百分點。調查發現,情緒受困的群組中五成人知道如何向專業人士求助,但卻只有約一成人願意求助。
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說,香港人長期留家抗疫,要懂得處理與家人的互動,避免在討論時激起負面情緒;又指雖然疫情減少社交機會,但可以善用網上平台,與親友保持溝通,減少孤獨感。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也在同日宣布,兩間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進行全球首個利用「強光治療」,為「晚睡晚起」抑鬱症患者進行輔助治療,證實這方法有助改善病情,令治癒機會增加一倍,累計臨床治癒率近七成。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與港大心理學系合作,在2015年至2018年間,招募了93名習慣晚睡晚起,俗稱「貓頭鷹型」的中度抑鬱症患者,令其中一組接受強光治療,在起床時用模仿日光的燈箱,每天照射30分鐘,並逐漸提早起床和照射的時間,持續五個星期,目標是調早患者的生理時鐘。
研究團隊發現,治療後五個月的接受強光治療一組,有六成七人最終治癒;接受較暗的光治療患者,只有四成多人治癒,所有接受強光治療的患者,在兩周內症狀有明顯改善。團隊認為利用強光作輔助治療,有效穩定病人的生理時鐘,改善病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