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指 台灣是美中陷入大國衝突的定時炸彈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因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而聞名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3日在華盛頓一場座談中指出,台灣是美中陷入大國衝突悲劇的定時炸彈之一,兩國需要合作管控台灣問題。
艾利森3日出席華府智庫「中美研究中心」(ICAS)舉辦的「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前景」線上年會。報導稱,艾利森在探討美中未來如何處理雙邊關係時,一再提到台灣問題。
艾利森認為,美中正鎖定於典型的修昔底德對手關係的趨勢之中,似乎正加快滑向大國衝突。他表示,結構性的現實已經是這樣,關鍵在於他們如何演化。但他也強調,並無決定結果的「鐵律」,大國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會挑戰現存大國,現存大國也必然回應這種威脅,如此戰爭將變得不可避免。此一概念來自《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作者修昔底德的名言:「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無可避免,肇因於斯巴達對雅典崛起的恐懼。」
在艾利森看來,中美關係可能也正面臨著「修昔底德陷阱」。艾利森說,除非美中能發現方式,尋求某種新型大國關係的合作,否則第三方事件,例如台灣或朝鮮都有可能將兩個大國拖入災難性的戰爭。
但他也指出,好消息在於,拜登理解不僅核瘋狂會導致互相保證摧毀,氣候瘋狂也會導致互相保證摧毀。因此兩國應尋求合作,儘管這個過程不容易、不舒服。
在被問到美中之間有什麼會讓他晚上睡不著覺的負面驚奇時,艾利森再度表示,台灣就是這個定時炸彈的候選者之一,它可能導致大國的悲劇性衝突,重演1914年那種悲劇故事(指當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在塞拉耶佛被刺,從而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
艾利森指出,在台灣問題上,美中兩國一起合作管控了近50年,在某種模糊性的規則之下成功運作,使得兩岸和美國有了很長時期的繁榮,儘管也有一些不安、困難和危機。
艾利森預期,在很長時間內,美中之間會看到激烈的對手關係。在美國政府的議程上,美國就是要在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下發揮領導作用,這也是拜登的議程。
他第三次指出,中美兩國一道生死存亡的事情,台灣是個例子,朝鮮是另一個例子。這意味著在這些特殊領域,雙方不得不深度合作。
中評社表示,參加同一場研討會的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最後也回應艾利森的說法稱,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事關中國統一和主權。但他強調,中美兩國仍可找到一些共同點,例如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符合中國大陸、美國和台灣人民的利益,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也符合兩國利益。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