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大谷雙安、山本0.2局核爆 道奇連輸4場狂掉38分

土城冷血家暴男奪2命 犯案前曾發文嘆:一個人邊吃邊哭的火鍋走味

輸美商品拚到20%關稅 越南拿到協議卻恐踩進地雷?

人行道停車要下車用牽的!基警3月加強取締違規騎行 最高罰1800元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長謝國樑上任後,先後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政策,今年行人事故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市警局表示,機車進入可供停車人行道騎樓,需熄火並以牽行方式停放,3月1日起將加強取締違規騎行車輛,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

謝國樑2022年12月25日就任市長,2023年1月即推動行人友善政策,工程、宣導、執法多管齊下,有效促使汽機車駕駛人遵守交通法規,行經路口禮讓行人先行。道安會報列管資料顯示,2023行人交通死傷395人,比2022年的511人,減少116人,降幅22.7%。

市府說,汽機車禮讓行人逐步成為行車文化後,市府2024年11月起推動行人有序政策,提醒行人遵守行人號誌、路口停看聽、確認秒數足夠再通過、路口等待不過近、穿越馬路走斑馬線、路段中間不穿越、走路不滑手機、巷道面向來車靠邊行、雨天夜間注意視線等安全意識,希望能再降低行人交通事故發生。

警方今年2月3日起,加強取締行人違規穿越道路行為,確保行人及駕駛人安全。行人友善、行人有序政策先後推動,警方統計今年1月1日至2月16日,行人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33件,下降幅度達37.5%,成效顯著。

基隆市警局交通警察隊長楊永泰表示,員警執法過程中,發現部分機車騎士貪圖自身便利,違規行駛騎樓、人行道,迫使行人讓道,嚴重侵害行人路權,3月1日起將加強取締騎士這類違規行為。

楊永泰說,騎樓及人行道專供行人通行,駕車時不得侵入。如要進入可供停車的人行道或騎樓,應熄火並以牽行方式停放。車輛行駛騎樓、人行道,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條可處600元至1800元罰鍰,呼籲駕駛人尊重行人通行路權及安全,共同建立友善用路環境。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翻攝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翻攝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翻攝
基隆市警局今天表示,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違規行駛人行道,確保行人路權及安全。記者邱瑞杰/翻攝

人行道 基隆 機車騎士 騎樓

延伸閱讀

經典賽/贏回來了!基隆直播謝國樑喊聲震天中華隊首勝

基隆安置兒少184人 謝國樑感謝寄養家庭:愛的甜甜圈

謝國樑:基市力推公車電動化 讓更多市民一同參與減碳

大罷免潮基隆增第3人 罷免議員鄭文婷提議書送交中選會

相關新聞

省時省力送文書 礁溪公所贈送鄰長每人1台輕巧手推車當工作車

鄰長是服務民眾的第一線,他們年紀普遍比較大,代為發送政府文書資料往往造成體力負擔,宜蘭礁溪鄉公所體貼鄰長的工作是辛苦體力...

影/台東晴空出現巨大「龍捲風」 專家解惑:塵捲風才對

今天台東縱谷平原上空出現類似龍捲風的奇景,時間約延續10分鐘之久,高聳直入天際,鹿野、關山一帶居民都有看見。台東氣象站解...

花蓮震後還要面臨台鐵漲價 縣長徐榛蔚:未來會官逼民反

花蓮震後交通不穩定,又面臨台鐵本月23日調漲票價,北花漲幅達32%,來回一趟要花上千元,縣長徐榛蔚今在議會答詢長嘆一口氣...

基捷二階路線民調出爐 65%支持麥金路方案 27%廢鐵換捷

基隆捷運第二階段路線八堵到基隆怎麼走目前尚未定案,但出現市長謝國樑與議長童子瑋不同調的情況,基隆市政府今天公布民調結果,...

基隆焚化爐操作明年初到期 ROT招商不順民代憂垃圾大戰

基隆天外天焚化爐使用約20年,部分設備及零件老舊,委外操作合約將於明年3月到期,市府花2千萬元評估設備改善項目,並擬把B...

基市車禍死傷數下降 謝國樑:今年努力宣導行人守規則

基隆市長謝國樑今天主持基隆市港道路交通安全會報,忠一路日前發生貨櫃車和機車事故造成騎士死亡,謝表示非常遺憾,指示會把車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