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告別學術圈/職涯發展沒盼望 相對剝奪感逼走文學博士

呂秋遠私生子生母身分曝…同業稱「事務所學習律師」:男方好不容易才恢單

你可能一直用錯了 「萬用」小蘇打粉其實不能用在這些地方

基隆「救難媽媽」離世享耆壽90 資助救援無數、還買救難船

被稱為「救難媽媽」的基隆市救難協會前理事長何碧雲,日前離世,救難、消防人員哀悼。圖/王銘祥提供
被稱為「救難媽媽」的基隆市救難協會前理事長何碧雲,日前離世,救難、消防人員哀悼。圖/王銘祥提供

被稱為「救難媽媽」的基隆市救難協會前理事長何碧雲日前離世,救難、消防人員哀悼。救難人員回憶說,因為她才有今天的救難協會,她在賀伯,象神,納利颱風,921大地震及88水災等災難,帶領救難人員上山下海救援;她曾買「碧雲號」救難船,讓救難弟兄能在大風大浪中出任務,送往生者回家。

何碧雲15日安祥離世,享90歲耆壽,24日在基隆市立殯儀館舉行家祭及公祭,基隆市救難界、消防人員紛感懷她對救難協會及救災救難的貢獻。

基隆市救難協會總教練、資深救援教練王銘祥回憶說,30多年前,基隆市救難協會創立初期,他們在基隆港認識何媽媽,從此她就跟救難協會畫上等號。

王銘祥表示,救難人員都是一群快樂、不計付出的傻瓜,有一次他們在基隆港打撈往生者,妳過來問他們為什麼而做,看他們全身又髒又濕,她二話不說,拿起水來就幫他們清洗臉頰上的髒汙。

「看我們中午還沒吃飯,她馬上掏錢出來,叫人去買便當給我們吃」,王銘祥說,當時他們都是自己出錢買便當,而這便當一吃,就是10多年。

王銘祥說,因有她才有今天的基隆市救難協會,何媽媽那出自內心的付出,讓基隆市救難協會有了後盾,勇往直前去幫助更多受難者。在賀伯,象神,納利颱風,921大地震及88水災等大小災難救援中,她帶領大家上山下海,雖這些受難者不認識她,但她的付出讓大家感受到了。

王銘祥表示,她總是抱這感恩的心要大家全力以赴,讓家屬安心,大家都受到鼓舞。

早期外海受難者因沒船隻的救援,她買了「碧雲號」救難船,王銘祥表示,因為這船讓救難弟兄能在大風大浪中出任務,送回往生者回到他家人的身邊。

何碧雲無私貢獻,當協會無固定會館苦惱時,她將房子騰出來給協會使用;在協會缺經費時,她到電台去宣導救難協會的義舉,更成立愛心獅子會募款給協會,四處募款欠人情,但感動許多善心人士一起為協會付出。

何碧雲常說的一句話,「歡喜做甘願受,有做有保佑」,王銘祥不捨說,她對協會的付出,將永遠烙印在基隆市救難協會及受過她幫助過的人,一路好走。

早期外海受難者因沒船隻的救援,救難兄弟盼能有船,她馬上一口答應,買了「碧雲號」救難船。圖/王銘祥提供
早期外海受難者因沒船隻的救援,救難兄弟盼能有船,她馬上一口答應,買了「碧雲號」救難船。圖/王銘祥提供
何碧雲無私貢獻,讓很多人受惠,當協會無固定會館若惱時,她將房子騰出來給協會使用。圖/王銘祥提供
何碧雲無私貢獻,讓很多人受惠,當協會無固定會館若惱時,她將房子騰出來給協會使用。圖/王銘祥提供

921大地震 基隆港 往生者

延伸閱讀

濃霧特報 鋒面+東北季風今北台灣溼涼 周日冷氣團南下

影/基隆東岸商場產權官司敗訴 NET明上訴:與經驗法則相悖

基隆流感疫苗剩160劑 2月21日下午火車站南站大廳施打

謝立功請命黃國昌關心基隆捷運 提前布局2026議員選戰

相關新聞

影/「第一鮪」由宜蘭奪下 蘇澳籍漁船捕獲216公斤母黑鮪

進入黑鮪魚季,宜蘭縣南方澳漁港傳出捷報!蘇澳籍漁船全昌隆681號捕獲一尾活體母黑鮪,今天凌晨在鞭炮祝賀聲中返抵漁港,上午...

403地震周年 太魯閣上半年逐步開放天祥、大清水遊憩區

403地震發生滿周年,太魯閣國家公園不僅遭重創,加上去年颱風侵襲,是開園38年來最嚴重的災情。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

403花蓮地震周年/直擊太魯閣傷痕 國家公園復原迎賓再等7年

太魯閣國家公園每年多達400萬名遊客造訪,堪稱台灣觀光門面,去年403地震是開園以來最嚴重的災害,導致遊客崩跌剩不到一半...

基隆恐龍AR園區拍婚紗要6千 民批「盤子」海科館協調業者:將不收費

民眾今在網路爆料指到基隆潮境公園拍婚紗照卻要收6千元場地費,質疑「被坑殺」,引發爭議。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表示,民眾所指應...

花東快重新評估但金額嚇人被退回 民代首長盼:解決救護需求

花東快速公路可行性評估於2020年重啟,卻因造價金額高達3614億元,上月遭交通部退回。花蓮縣長徐榛蔚昨喊話中央「補完環...

宜蘭高鐵興建經費衝4000億 創下宜蘭有史以來最大工程

高鐵延伸宜蘭工程興建經費1880億元,但這是3年前數字,全案目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若通過環評進入綜合規劃,會再次計算工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