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堂博士病逝美國 長年捐助宜蘭清寒生上千萬元讓人感念

熱心捐助宜蘭清寒學子的賴明堂博士日前病逝美國,享年89歲,訂於2月8日舉辦追思彌撒。本報資料照
熱心捐助宜蘭清寒學子的賴明堂博士日前病逝美國,享年89歲,訂於2月8日舉辦追思彌撒。本報資料照

僑居美國的賴明堂博士妻子是宜蘭人,他心繫故鄉,2008年與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康寧祥、聖母醫院前院長陳永興、前駐希臘大使郭時南、悟元研究協會理事長李照禎等人開辦愛心飯包,後來又提供清寒卓越升學獎助金,總共捐助宜蘭清寒學生上千萬元,這位大善人日前不幸病逝美國,享年89歲。

「台灣是我的故鄉,是栽培我的家。」這是賴明堂博士常說的一句話。他1936年出生於嘉義,曾任台灣僑務委員會兩任的僑務委員,對僑胞、僑社關懷經營,備受肯定與敬重,他2001年7月成立美國加州首府沙加緬度台灣文化基金會,推動公益及慈善活動。

賴明堂2008年開始針對宜蘭縣高中職在學生開辦愛心飯包,4年發出約3萬1000個午餐便當;2011年起頒發清寒卓越升學獎助金,2012年停辦愛心飯包,擴大頒發獎助學金,2014年基金會擴大辦理宜蘭縣高中職清寒學生卓越升學獎助金,增加名額,並增設偏鄉清寒獎助金,藉此拋磚引玉,引領蘭陽企業共襄盛舉,善盡社會責任。

很多人好奇,賴博士為何選擇宜蘭做為台灣公益起點?原來他娶了宜蘭老婆林正子,愛老婆的賴明堂曾在宜蘭當兵,退伍後懷念宜蘭,一直想為宜蘭做點事。每次頒發獎助學金,他總是謙虛的叮嚀孩子:「提供獎學金只是一點心意,更希望孩子們堅持夢想、克服困難,長大後關懷回饋社會」。

經統計,發送4年愛心飯包約200萬元,美國加州首府沙加緬度台灣文化基金會2011至2018年頒發獎助學金累計834萬餘元,兩者合計1000多萬元。2019年後,賴博士因身體等因素退居幕後,但薪火相傳,改由熱心公益企業人士接棒成立宜蘭縣清寒卓越獎助學金協會,第一、二屆理事長是陳虞鎰、第三屆理事長莊清萬,傳承助學至今未間斷。

可惜的是,賴明堂博士於1月15日病逝美國,享年89歲。基金會表示,賴博士心繫國家社會、對公益外交的推動、對弱勢學生的愛心,促成各界資源源源不絕,不僅在美國,也在台灣留下典範,令人感懷,訂於2月8日在美國舉辦追思彌撒,追悼其行誼風範。

賴明堂(中)、林正子(右)夫妻在美國加州經商有成,回饋宜蘭,曾經送愛心飯包到校園,賴博士日前不幸病逝美國。本報資料照
賴明堂(中)、林正子(右)夫妻在美國加州經商有成,回饋宜蘭,曾經送愛心飯包到校園,賴博士日前不幸病逝美國。本報資料照
賴明堂博士(左二)成立基金會,長年提供獎學金給宜蘭清寒的高三學生,每人3萬元,這位大善人日前不幸病逝美國。本報資料照
賴明堂博士(左二)成立基金會,長年提供獎學金給宜蘭清寒的高三學生,每人3萬元,這位大善人日前不幸病逝美國。本報資料照
宜蘭女婿賴明堂(左二)2008年響應悟元研究協會「送飯包到校園」,他捐美金買飯包,照顧清寒高中職學生的全年午餐。本報資料照
宜蘭女婿賴明堂(左二)2008年響應悟元研究協會「送飯包到校園」,他捐美金買飯包,照顧清寒高中職學生的全年午餐。本報資料照

宜蘭 愛心 美國

延伸閱讀

德國Ifo研究所:中國比加拿大、墨西哥更承受得住關稅

削弱競爭力!美國取消「小額豁免」條款 恐衝擊Shein、Temu等電商

宜蘭南澳地震規模4.7 最大震度3級

法院查無收賄…宜檢不服判刑太輕 林姿妙等14人涉貪提上訴

相關新聞

花東快重新評估但金額嚇人被退回 民代首長盼:解決救護需求

花東快速公路可行性評估於2020年重啟,卻因造價金額高達3614億元,上月遭交通部退回。花蓮縣長徐榛蔚昨喊話中央「補完環...

宜蘭高鐵興建經費衝4000億 創下宜蘭有史以來最大工程

高鐵延伸宜蘭工程興建經費1880億元,但這是3年前數字,全案目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若通過環評進入綜合規劃,會再次計算工程...

宜蘭旅宿業家數全國居冠 管理績效獲特優

宜蘭以觀光立縣,旅館及民宿共有2595家全國居冠,交通部觀光署進行「113年地方政府旅宿業管理輔導績效考核」,宜蘭被列千...

國光客運延後發薪 立委林沛祥議員張之豪交火互指造謠

因搭乘率下降、各項成本攀升,疫後客運業營運艱辛,國光客運傳出由於政府補助(貼)款項未到位,員工1月薪資無法如期匯入,是國...

台東YouBike搶手!春節一車難求 1個月使用破2萬5千次

台東縣府導入YouBike2.0公共自行車系統,統計去年底營運至今,民眾租賃騎乘次數已突破2萬5千次,光春節9天連假就被...

暢遊宜蘭抽好禮遭踢爆「同1人中2大獎」縣府:只能擇一

宜蘭縣政府為振興經濟舉辦「暢遊宜蘭抽好禮」,竟被發現「抽中貳獎與參獎同一人」,遭網友貼文質疑「8000人之中,這樣的機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