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遇3颱風…羅東轉運站防颱有效 風雨廊道再等等
今年3個颱風侵襲台灣,宜蘭縣啟用不久的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頗受考驗,縣府指出,2站雖採取半開放空間設計,3次颱風均無大損;許多民眾關心羅東轉運站通往火車站的風雨廊道,明年啟動規畫設計,將連動火車站高架化,期程尚未確定。
7月凱米颱風、9月山陀兒颱風與10月的康芮颱風,均為宜蘭帶來大量雨勢,不少鄉鎮市出現局部淹水災情。交通處長黃志良指出,儘管宜蘭、羅東轉運站因應節能減碳趨勢採取開放式空間,設計時有考量防颱功能,今年3次颱風僅造成居部地坪積水,颱風後的上班日也都能迅速投入運轉。
另一方面,羅東轉運站啟用以來,民眾持續反映從轉運站到火車站的數百公尺容易淋雨,黃志良表示,羅東都市計畫的細部計畫規定,轉運站與火車站的2塊空地須搭建立體連通設施,縣府計畫在目前轉運站樓頂與高架化後的羅東火車站搭建空中廊道,已編列明年度500萬元規畫設計預算。
副議長陳漢鍾建議,除了空中廊道,一併討論地下廊道方案;縣議員呂惠卿表示,地下工程遇到颱風可能淹水,也可能成為治安死角,仍應以空中廊道為主。縣議員陳鴻禧說,空中、地下都有可行性,空中使用輸送帶,地下採取地下街,完成後還可帶來商機。
黃志良回應,會廣納各界意見,考慮各種可行的方式。風雨走廊會與高架化後的羅東火車站連接,但不一定要等2034年高架化完成才能動工,明年啟動規畫設計,確認火車站高架化的位置後,討論是否分階段動工,轉運站樓頂已預留電梯等孔洞。
宜蘭轉運站到宜蘭火車站間是否有風雨走廊的需求,黃志良說,尚未接到民眾反映,該站點轉乘需求較低,目前也無計畫搭建;縣府的確編列800多萬元預算改善宜蘭轉運站,主要用於優化廁所、停車場,改善機車地坪與接送區,以及周邊號誌工程等。
至於羅東轉運站3到7樓的招商案,黃志良坦言,疫情後沒有廠商願意投資,縣府已請顧問公司詢問潛在廠商,未來可能採取縮小開發規模的方式,還是得等到廠商有意願才能招標,否則恐浪費行政資源,縣府也沒有多餘的財源「先蓋樓、後招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