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約證交所最上鏡交易員用這些指標 安度川普「經濟恐怖主義」

川習貿易談判不同調 美股早盤漲跌互見、台積電ADR跌0.9%

家族首例!新光金董事吳欣儒「出清」持股 公司這樣說

宜蘭辦東區首場震災演習 庫存3000防災包開放民眾領取

內政部規畫的7縣市地震模擬推演,宜蘭縣今天模擬宜蘭市發生強震的狀況。圖/縣府提供
內政部規畫的7縣市地震模擬推演,宜蘭縣今天模擬宜蘭市發生強震的狀況。圖/縣府提供

宜蘭縣政府今天舉辦東區第一場無腳本地震模擬演習,兵棋推演宜蘭市發生規模7.1強震的狀況。除了公部門推演,民眾的防災意識也非常重要,縣府10年前曾發放每戶1個防災包,目前還有3000個庫存,未領取或新開戶的民眾可前往領取。

縣府與宜蘭市公所合作,模擬宜蘭市發生規模7.1的強震後,縣府與公所第一時間應變措施,分為災害應變中心與前進指揮所2組,在地震發生後6小時內搜救、醫療與照護等。本場是內政部規畫的7縣市推演首場,消防署長蕭煥章、縣長林姿妙、議長張勝德、宜蘭市長陳美玲等人出席。

消防局長徐松奕指出,宜蘭市若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可能會有超過80棟大樓受損、傾斜甚至倒塌,且12鄉鎮市都會傳出災情,加上鄰近台北、新北也會有災情,支援可能要1天後才會到,因此今天推演的重點是公所如何發揮獨立能力,完成鄉鎮市層級的緊急救災。

徐松奕表示,鄉鎮市公所的任務,是災民疏散收容、災情查報與初步急救。各公所和民間單位如喜互惠超商都有簽約,若災害發生,民間第一時間提供物資,公所分配到收容場所;收容場所以空曠地區為主,如宜蘭運動公園、宜蘭大學等,公所負責搭設臨時收容所安置災民。

災情查報重點是橋梁斷裂、道路阻塞等,各公所第一時間盤查後上報到縣府,再擬定救災動線與後續修復事宜,此外也要判斷主要災區位置,才能統一協調人力重點式搶救;初步急救的部分,各公所協調醫護人力,分配至不同收容場所乃至災區。

徐松奕說,民眾防災意識也很重要,縣府2014年曾每家戶發放防災包,內含照明設備、保暖衣物等緊急物資,民眾也可自行放入藥品、水甚至哨子等,最好定期更新確保物資狀況良好;目前還有3000個防災包庫存,10年前沒有領到或新開戶的民眾可憑戶口名簿到各分隊申請領取。

宜蘭縣政府今天舉辦東區第一場無腳本地震模擬演習,兵棋推演宜蘭市發生規模7.1強震的狀況。記者陳敬丰/攝影
宜蘭縣政府今天舉辦東區第一場無腳本地震模擬演習,兵棋推演宜蘭市發生規模7.1強震的狀況。記者陳敬丰/攝影
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搶救以鄉鎮市公所為主,包含災民疏散收容、災情查報與初步急救。記者陳敬丰/攝影
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搶救以鄉鎮市公所為主,包含災民疏散收容、災情查報與初步急救。記者陳敬丰/攝影

地震 宜蘭大學 庫存

延伸閱讀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地震滿月/花蓮強震鄰避效應 宜花東觀光業都連帶遭殃!

宜蘭教師假日出勤可領加班費 最快114年施行

地震後宜蘭遊客銳減 縣府爭取同旅遊廊帶納入振興補助

相關新聞

影/「第一鮪」由宜蘭奪下 蘇澳籍漁船捕獲216公斤母黑鮪

進入黑鮪魚季,宜蘭縣南方澳漁港傳出捷報!蘇澳籍漁船全昌隆681號捕獲一尾活體母黑鮪,今天凌晨在鞭炮祝賀聲中返抵漁港,上午...

403地震周年 太魯閣上半年逐步開放天祥、大清水遊憩區

403地震發生滿周年,太魯閣國家公園不僅遭重創,加上去年颱風侵襲,是開園38年來最嚴重的災情。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

403花蓮地震周年/直擊太魯閣傷痕 國家公園復原迎賓再等7年

太魯閣國家公園每年多達400萬名遊客造訪,堪稱台灣觀光門面,去年403地震是開園以來最嚴重的災害,導致遊客崩跌剩不到一半...

基隆恐龍AR園區拍婚紗要6千 民批「盤子」海科館協調業者:將不收費

民眾今在網路爆料指到基隆潮境公園拍婚紗照卻要收6千元場地費,質疑「被坑殺」,引發爭議。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表示,民眾所指應...

花東快重新評估但金額嚇人被退回 民代首長盼:解決救護需求

花東快速公路可行性評估於2020年重啟,卻因造價金額高達3614億元,上月遭交通部退回。花蓮縣長徐榛蔚昨喊話中央「補完環...

宜蘭高鐵興建經費衝4000億 創下宜蘭有史以來最大工程

高鐵延伸宜蘭工程興建經費1880億元,但這是3年前數字,全案目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若通過環評進入綜合規劃,會再次計算工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