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水力發電供照明、充電 花蓮農村展綠能成果

水力發電具有零汙染、零排碳、源源不絕優勢,在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輔導下,花蓮有7個「水保農村再生社區」,透過農田水圳發展微水力綠能發電,運用在食農、綠能教育、社區照明、公益防災電能等,讓永續潔淨能源實踐在生活中。
水保局花蓮分局指出,吉安鄉南華村從2014年開始,使用農田水圳實驗微水力發電,在台電專家的協助下,將「川流式水輪機」架設於農場旁的水圳,運用「UPS不斷電系統」,將電力儲存在電瓶,可供農場溫室及食農教室用電,並設置防災公益座充,用於手機或電動腳踏車緊急充電。
花蓮除了南華社區外,還有干城社區、復興部落、富興社區、大富社區、馬佛社區、太巴塱社區,發展微水力或太陽能等綠能運用,成為「水保農村再生社區」。
水保局花蓮分局邀請各社區代表,參訪南華社區的農場發電設備,彼此分享經驗。大富社區陳月琴老師說,微水力發電規畫用燈飾成為地景藝術;太巴塱社區幹部蕭明山與馬佛社區張秀真老師都打算以綠能設備,驅趕危害農作的野生動物。豐濱鄉復興部落幹部張慧芬則表示,要從聚會所水電開始發展綠能。
社區幹部肯定觀摩交流活動,認為可互相借鏡,交換創意想法,尤其農村社區有源源不絕的水源,卻因資源、專業、經費不足不知從何做起,若透過彼此的交流,找到更多可行性方案。
水保局花蓮分局表示,儘管微水力道路還很遙遠,不過一群人攜手同行,相信一定能夠產生更大的能量,激發更多的火花,讓水力發電能運用在更多地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