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黑水虻產業擬設場 太巴塱居民反對

花蓮全縣平均1天產出50公噸廚餘量,有業者規畫在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設置養殖場,用廚餘餵養黑水虻。昨天在地方說明會上,業者宣稱過程零汙染,居民與民代質疑運送廚餘過程會空氣汙染,排放的廢水也會影響水源,要求廠商不要在部落設廠,否則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大的抗爭。
「黑水虻產業推廣說明會」由鄉長林清水主持,邀請廠商負責人李興智解說黑水虻生態及環保功能。現場聚集100多名部落居民,在說明會進行到一半時,部分居民站起來大喊「反對」,還有人自備音響和麥克風,用聲音一較高下,場面十分火爆。
議員賴國祥指出,養殖黑水虻雖然是有機的,但要分解的廚餘會有惡臭,更何況光復鄉、鳳林鎮、瑞穗鄉家戶產出的廚餘,絕對比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秀林鄉還要少,「為何不在人口較多的地區設廠」,若廠商執意設廠,未來不排除全部落參與抗爭。
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蕭明山說,說明會沒有講清楚養殖場對於環境的影響,尤其部落的向心力很強,被外界勢力干擾,容易引起反彈,廠商需要很長的時間溝通。
李興智解釋,一般廚餘只能掩埋與焚燒,但很耗成本和空間,也會讓土壤嚴重鹽化,若使用黑水虻幫忙消化廚餘,可達到環境永續。花了3年的時間改進技術,可以達到零汙染,沒有汙水、汙泥,酸臭味也在控制之下,更設置負壓隔離式養殖區,對環境友善,黑水虻的蟲糞、蟲體也都可以再利用。
李興智表示,先前在花蓮市豐川做試驗廠,在豬舍養蟲,但因受法規限制,農地不能養蟲,因此要找一塊合法的土地蓋廠房,這才選定太巴塱已歇業的磚窯廠設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