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社部落主動維護海洋生態 潛水觀察珊瑚魚群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依靠種田、捕魚維生,近年發現海洋魚類減少,因此居民除了在新社半島海梯田友善耕作外,更決定下海紀錄調查生態,進行「新社海底地圖」計畫,觀察到珊瑚礁、海蛞蝓及魚群等,甚至有人發現大龍蝦,顯示環境保育的成果。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今天舉辦「新社半島海底世界」成果發表會,花蓮林管處長黃群策、海洋生態影像工作者陳玟樺(ZOLA)等人參與。協會總幹事潘國祥表示,新社半島居民以噶瑪蘭族為主,族人普遍在2、3月種稻米,4月至6月捕飛魚、7月收割稻米,夏天過後就到海裡捕魚及龍蝦,但近10年發現漁獲量變少,開始反思是否有哪些生活習慣影響生態。
潘國祥說,大家發現新社半島海梯田耕作方式,不再像傳統農耕,慣行農法的化肥、除草劑,容易流向大海;以前漁民抓大魚放小魚,但現代捕魚器具常把魚全抓回來,漁獲量才會減少,衝擊海洋生態。
因此,部落開始倡導友善、有機耕作,青壯年組成海洋生態調查團隊,自2017年起申請林管處社區林業計畫,為族人培力,目前已有12位考取初階、進階潛水員,不但自主監測漁獲量,更潛水調查海底魚類及珊瑚生長情形,未來將出版海底攝影圖錄。
部落委託調查的花蓮洄瀾風專案經理呂允中說,新社半島南側及東側容易發現珊瑚,而北邊的加塱溪河口有淡水蝦蟹會產卵孵化蝦苗蟹苗,吸引魚群覓食,目前魚類紀錄應超過60種,珊瑚則有7至9種,不過受限於調查方法及區域,實際種類數量可能更多。
林管處長黃群策表示,林務局致力於保育工作,重視生態系統健全與價值,尤其里山倡議讓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樂見於新社社區自發性潛水觀察與攝影紀錄,成為其他部落的最佳示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