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覓趣」水下文資特展巡迴蘭博 AR、VR身歷其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攜手蘭陽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在蘭陽博物館舉辦「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展」,縣長林姿妙、文資局長陳濟民等人今天出席揭幕,宣布展期至明年3月1日。該展透過360度環景攝影紀錄片、VR和AR等多媒體設備,呈現台灣近年的水下考古成果,還有蘭陽平原水下文化重要資產「淇武蘭遺址」文物。
「藏水覓趣」取自潛水的台語「藏水沫」,展覽以多媒體科技,打造水下沉船情境,讓民眾觀展彷彿身歷水下世界,展出6大主題包含海底時空膠囊、探索海洋台灣、重返水下遺址、科技水下考古、揭開沉沒的真相,以及永續與推廣。
一進入展區,映入眼簾的6隻水母,象徵台灣6處列冊沉船,民眾可以撐著一把水母雨傘拍照,開始認識「將軍一號」、廣丙艦、蘇布倫號等6艘列冊沉船。多項寓教於樂的多媒體互動設備,讓民眾在體驗中了解水下文化,現場還有一整面的水下考古工具牆。
「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展」先前巡迴至高雄、馬祖展出,第3站到宜蘭,展期今起至明年3月1日。此次展覽特別展示從河道發掘的礁溪「淇武蘭遺址」,包含幾何印紋陶、瑪瑙珠、硬陶等豐富文物。
文資局長陳濟民致詞提到,展覽亮點之一為台灣博物館典藏的珍貴標本「德氏水牛」,由於長期待在水底下,因此屬於水下文化資產的範疇。林姿妙說,蘭陽博物館開館11年以來,首度以「水下文化資產」為主題策展,感謝文化部文資局、科工館,以及台博館的支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