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甕砲台修復完成 基隆西岸文化觀光路線最後一哩路

歷經1年多的「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修復再利用工程」,即將修復完成,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隨著白米甕砲台修復完成,不僅完成未來串接基隆燈塔及球子山燈塔等文化觀光路線的最後一哩路,同時打造成為西岸最重要的觀光步道,為西岸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奠定重要里程碑。
陳靜萍今天指出,白米甕砲台原名為「白米甕堡壘」,於1900年起工,1902年竣工,距今超過百年的堡壘砲台,是日治時期日本台灣所設的三大要塞之一「基隆要塞」,建構的10大砲台中的其中一座,同時也是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砲的堡壘砲台。
其中最鮮明的特色,莫過於指揮所、四個砲座、觀測台由左至右一字排開全部面向外海,屬於四砲位一字排開的「四門編成」砲台,是台灣地區的古砲台中,僅有的配置法。
陳靜萍說,白米甕砲台為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劃中位於西岸地區的重要指標個案,此次修復重點的最大亮點為鐵堡與彈藥庫。
鐵堡觀測所位於白米甕砲台的制高點,海面動靜一覽無遺,重新修復鐵堡使得砲台觀測所得以情境復原,讓民眾體驗舊時海戰氛圍。目前除澎湖西嶼西堡壘砲台外,白米甕砲台為全台唯一再現觀測所上方覆蓋鋼製圓頂觀測所。
陳靜萍提到,原彈藥庫修復再利用後將成為旅客服務中心,提供來訪遊客更多關於現地的文化導覽,以及設置更寬敞舒適的男女廁所供民眾使用。文化局補充,砲台內的涼亭經過全數修繕之外,仿作砲台坡道的日式欄杆和全區整修,配合解說告示牌系統的更新,都將給重新到訪此地的基隆市民,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搭配今年8月上線的「基隆潮西岸走」系列影片,最後一支壓軸登場的「也有餘紅也有風」10月底釋出,透過系列影片生活感的紀錄結合文化資產的融入,讓西岸特有的歷史文化能解鎖重回世人眼前。會在Facebook粉絲團及YouTube頻道曝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