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大橋設計不良造成銹蝕斷橋? 縣府:交司法調查

南方澳大橋在1996年由宜蘭縣政府接受委託興建,運安會今公布斷橋事故調查報告,發現橋梁的錨定機構內曾發生積水,建橋時未設計排水孔,是否因此造成銹蝕無法承受負重而斷橋?縣府秘書長林茂盛表示,24年前縣府接觸過工程的人都已離開職務,斷橋是否肇因於當初的設計不當?將交由司法單位認定。
去年10月1發生南方澳大橋斷橋意外,造成6死、13傷,震驚全國。南方澳大橋由當年的省政府建設基金專案補助,基隆港務局委託宜蘭縣政府農業局代辦施工,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立永營造有限公司承建,採雙叉式單鋼拱橋型式,以耐候性高強度低合金鋼材打造。全世界只有二座雙叉式單拱橋,另一座在西班牙,南方澳大橋曾被譽為「亞洲第一、全球唯二」的驕傲工程,1998年完工,造價2.5億元。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公布「南方澳大橋斷裂重大公路事故」最終調查報告,發現斷橋可能的肇因有4項,包括南方澳大橋位處重鹽害、高濕度區域,使用多年的吊索系統防水設施逐漸劣化,部分鋼絞線嚴重銹蝕,導致當天油罐車行經大橋時,吊索系統生銹鋼絞線的殘餘強度無法承受負載而斷裂。
為何會發生銹蝕?運安會調查委員勘查發現,大橋的13組橋面錨定機構內、外壁有不同程度之乾漬水痕,部分低邊鋼板上緣及外壁有溢出的乾漬水痕及銹蝕現象,顯示錨定機構內曾發生積水,而且鋼絞線表面鍍鋅層厚度不均勻,也可能影響耐蝕性。
錨定機構內發生積水,是否和設計不當有關?運安會委員葉名山表示,沒有設計排水孔,確實是在設計的時候未考慮到;主任調查官王興中說,那個地方不應該積水,如果防水機制完整的話,不應該有積水情況。
24年前工程,主政者都換了好幾任,縣政府秘書長林茂盛表示,當時縣府跟這項工程有關的人員都已離職或退休,很難去評斷這件事,縣府尊重運安會調查結果,一切就交由司法調查。
針對大橋維管部分,縣府交通處長黃志良表示,大橋完工後已移交台灣港務公司接管,維護管理為台灣港務公司公司責任,台灣港務公司當初如果有進行管理維護,應該有詳細資料,縣府盼新橋在事發後3年內完工,讓當地交通不打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