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湧入「太魯閣水簾洞」 雨衣亂掛成亂象太管處加強宣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白楊步道終點處水簾洞,地下湧泉從隧道頂端傾洩而下,形成一幕水簾,景觀特殊又清涼消暑,遊人如織;不少人會將穿過的輕便雨衣放在洞外再利用,但善意反而造成亂象,管理處近日加強宣導,呼籲遊客將雨衣自行帶回,不要留在現場,若勸導不聽將依法開罰。
太魯閣是國內熱門景點,今年7月就有47萬多人造訪。其中白楊步道是緊鄰立霧溪上游河岸掘鑿的曲流景觀步道,才2.1公里處,平緩好走,是一條友善步道。步道終點處的水簾洞,是早年進行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開鑿隧道時,鑿破地下含水層,導致地下水循岩石裂隙流出,終年不竭,並在幽暗山洞裡,從上傾洩而下,形成一幕幕水簾。
水簾洞雖然不長,但特殊水幕相當吸引人,尤其在夏天更加消暑,許多民眾會穿著輕便雨衣進入洞中,讓水柱衝擊,感受大水傾洩而下的清涼暢快感,出洞以後,有些人覺得用過即丟有些可惜,把雨衣放在洞口,讓後來的旅客可以再次使用,雖然貼心,但隨意亂掛雨衣卻造成亂象,甚至成為垃圾,讓管理單位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相當頭痛。
太管處副處長陳乾隆說,平常都會定期整理,但暑假參觀的人實在太多,造成亂象。他建議,民眾若想要重複使用,最好是當場交給下一位遊客,不要任意堆置。
太管處也表示,除在水簾洞增設2面宣導牌並加強環境清潔維護,也商請警政署保安警察第7總隊第9大隊文山小隊員警及保育志工,持續前往柔性勸導,提醒遊客將雨衣帶回,不要留在現場,若還是有人不聽勸告,將依國家公園法開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