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禁廚餘養豬 議員推黑水虻處理
因應非洲豬瘟,花蓮今年初起禁用廚餘養豬,昨天縣議會總質詢,縣議員魏嘉彥、蔡依靜都關切廚餘去化問題,魏嘉彥建議縣府引進外縣市正推行的黑水虻生態處理法,創造農業循環經濟,蔡依靜要求縣府要做好防疫工作,為畜牧業把關。
花蓮縣每天約產出35公噸廚餘,目前靠中央補助建置的兩套高效能廚餘處理系統去化,環保局長饒忠說,縣內廚餘量以花蓮市、吉安鄉兩市鄉為大宗,共近30公噸,其他鄉鎮則在掩埋場就地堆肥或掩埋,目前系統處理量還沒滿額,若其他鄉鎮有需求,同樣可送往處理。
「有沒有別的可能?」魏嘉彥提出另一處理方式,他說,外縣市已有使用黑水虻處理廚餘,效果很好,這種昆蟲在幼蟲時,每隻一生可吃掉3公斤的廚餘,成蟲後沒有口器,只會喝水不會叮咬,不致造成生態危害。
他洽詢已施行的彰化縣田中鎮公所清潔隊,田中鎮每天廚餘量約600公斤,一個月有18.4公噸的廚餘由黑水虻處理;他說,養黑水虻吃廚餘,一套設備僅需40萬元,建議縣環保局可補助鄉鎮市公所或學校經費建置,著手推動。
環保局長饒忠表示,目前研究顯示,用黑水虻吃廚餘沒問題,且成蟲具高蛋白、適合作為雞、魚飼料,但農委會沒有黑水虻作為飼料使用的相關規定,縣府正針對黑水虻成蟲處理做研究,掌握研究數據,再向農委會申請飼料相關許可證,就可望解決成蟲去化問題。
留言